1.赤子:初生的婴儿。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2.襁褓:亦作“襁保”、“强葆”,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3.孩提:指二三岁的幼儿。亦作“孩抱”。
4.龆龀(tiáochèn):儿童换齿。《韩诗外传》:“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龆齿。”即指七八岁的儿童。
5.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儿童。
6.幼学:十岁。《礼记裆稀罚骸叭松暝挥祝А!敝Pⅲ骸懊挥祝笔伎裳б病!焙笠虺剖晡坝籽е辍薄? 7.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岁的少年儿童。《礼记谠颉罚骸胺鼢郑芙恰!敝Pⅲ骸白芙牵辗⒔嶂!焙笠虺仆晔贝白芙恰薄? 8.豆蔻:本是植物名,代指十三四岁的少女。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因谓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9.及笄:女子十五岁。
10.束发:男子十五岁。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为成童的代称。
11.破瓜: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字以纪年,谓十六岁。诗文中多用于女子。
12.弱冠: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故用以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龄。
13.而立:三十岁。《论语罚骸叭ⅰ!焙笠虺迫晡岸ⅰ敝辍? 14.不惑:四十岁。《论语罚骸八氖换蟆!焙笥米魉氖甑拇啤? 15.知命:五十岁。《论语罚骸拔迨烀!币馕降轿迨瓴哦锰烀:笕艘蛞浴爸蔽迨甑拇啤? 16.耳顺:六十岁。《论语罚骸傲场!焙侮碳庖P唬骸岸牌溲裕湮⒅肌!焙笠浴岸场蔽甑拇啤? 17.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因用“古稀”为七十岁的代称。
18.耋(dié):七十至八十岁。毛传:“耋,老也。八十曰耋。”《左传夜拍辍罚骸耙圆笋罄希永停鸵患叮尴掳荨!? 19.耄(mào):八十至九十岁。《礼记裆稀罚骸鞍耸⒕攀浑!!? 20.期颐:一百岁。《礼记裆稀罚骸鞍倌暝黄谝谩!彼锵〉┘猓骸鞍倌暾咭场⒕哟Α⒍鳎匏淮谘7绞享ㄔ唬骸松园倌晡冢拾倌暌云诿!焙笠虺瓢偎晡捌谝谩薄?h2>拓展资料
称呼指的是人们在日常交往应酬之中,所采用的彼此之间的称谓语。
在人际交往中,选择正确、适当的称呼,反映着自身的教养、对对方尊敬的程度,甚至还体现着双方关系发展所达到的程度和社会风尚,因此对它不能随便乱用。
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垂髫(tiá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