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练毛笔字怎样能让字写的更刚劲有力(怎么写出的毛笔字看着很有力道)

练毛笔字怎样能让字写的更刚劲有力(怎么写出的毛笔字看着很有力道)

更新时间:2024-04-13 10:15:22

练毛笔字怎样能让字写的更刚劲有力

字的刚劲有力表现在点画的笔力上,继而由笔力生笔势,笔势生结体,是为字的“活力”。

但要把字写“活”,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可欲不可求。我的体会,要注意如下几点,我们才能在书法学习过程中更好地体现笔力:

一般来说,书法学习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即初学入门,主要以掌握正确的笔法,熟练执笔姿势为主。我们别以为这些基础要领与笔力没有关系,其实,正确的用笔、运锋是形成笔力的基本保证。大家都普遍重视执笔和笔法基础是对的,但在方法上值得探讨,作为初学者,我们不能过于纠结执笔姿势,如小孩学拿筷子,有一个逐步熟练的过程。因此,初学书法的朋友在执笔打基础阶段,切勿急于求成,也不能随性而就,否则,容易形成执笔的不良习惯。我们既要坚持执笔的基本原则,又要循序渐进,以平心静气的心态,坚持不懈的练习,达到养成良好的用笔习惯。至于什么是执笔的正确姿势,我已多次谈过,这里不再赘述。

第二阶段为大量的临帖阶段,通过临帖熟练掌握点画笔法和字法等基本规则,这是书法学习的主要阶段,如何临帖,如何得法,每人方法上有别。有人善于琢磨,临帖善于动脑,领悟能力强,临帖不多,但效果很好,很快就进入了临创结合阶段;有人临帖注重细节,注重形似,追求完美,这也并非死临,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坚持下去。在临帖过程中,即使做一些笨功夫,也是一种积累和修炼,有利于笔力的养成。

第三阶段为笔力形成阶段。经过临帖的学习和练习,笔力自然会有感觉,但我们一定要明白怎样才算真正的笔力,我们看一幅书法作品,是否有笔力,不能只看外在的表现。真正意义上的笔力不需要刻意张扬。秦篆汉隶、“二王”风度,唐楷宋意,旭素风流,元明清姿态万千,风格之下尽显与世无争的书法气质精神,犹如“上善若水”,笔力含蓄内敛,又遒劲洒脱。即使出现“杨疯子”、“徐青藤”、“傅山”及扬州八怪”等书法现象,虽然书家融入个人颠怪之性情,不同程度地彰显了“怪诞”和“野趣”,但我们依然能感受到书家挥洒自如,感受到心手合一的书法境界,感受到书法内在的精神魅力。

可见,字的刚劲有力源于正确笔法,源于对经典法帖的诠释,源于书者的学养、修炼和长期的笔墨积累,源于心手两忘之境界。





毛笔字书写如何刚劲有力,古代的书法理论著作颇多关于“力”的论述。

如:

“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蔡邕《九势》);

“努不宜直,直则失力”(唐太宗《笔法决》);

“指实臂悬,笔有全力”(丰坊《书决》)。

我们可以理解为书法上的所谓的“力感”,是指通过合理的用笔技巧写出的点画,给人以有力的感觉,是点画给人们的视觉形象,而不是什么写字时“下笔有力”。

如图:始平公造像

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就不难理解即使是手无缚鸡之力的老者可以写出刚劲有力的字,而不谙书法的壮汉书写出的却软弱无力。

如此正所谓“动感”。“节奏感”也是如此,都是书法欣赏者的感觉。

作书的“动感”既体现在笔画上,也体现在结体上。

如图:玄秘塔

写楷书怎样可以写出“动感”?我们认为,在笔势上应“戒不活与滞”。

“真书难于飘扬”(苏轼《论书》)

即书写时要注意笔势往来的联系性。

“右军,做真如草”。(清代包世臣)

“如草”意思是笔意流动而不板滞。

“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唐代孙过庭《书谱》)

意思是真书的点画笔笔断而再起不易联系,易流于刻板,应用使转使之流动,这样真书的形质虽然凝重,情性却是流动的。

在结构上要正确处理正与欹(险与稳)的关系。初学分布“戒不均与欹”,但字写得过正过稳,就可能呆板,所以古人又有“书不贵平整安稳”之说,就是说要在正中求欹,稳中求险,逐步达到正而不板,欹而不倾的境界上。

如此理解正欹、稳险的辩证统一关系,不懈临池,就可以将字写得活脱具有“动感”了。

所以,当字写出“动感”,那就具有活力,字的力就体现出来了。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