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居住在边塞。那里有奇异的风光,有真挚的朋友,还有呼啸的大地。
风雪很猛,北风呼呼地刮着,吹在脸上像刀割一样。席卷而来的北风无情地袭向北方特有、柔韧性很强的白草,可白草最终还是没能挺住,倒在了呼啸的大地上。
风雪很奇,农历八月,南方还是桂花飘香,而这里已经是风雪交加了。
风雪很急,也很大。一夜下来,风雪席卷,好像树上都开着洁白的梨花似的。天空白得耀眼,大朵大朵雪花从天上飘落,像是顽皮的孩子在互相追逐,玩够了,采飘落到地上;更像少女在空中旋转欺侮,她们飘起来的裙摆,是跳动的音符,舞出冬天那来自心灵的旋律。
外面潮湿极了,屋里也是湿漉漉的,沾湿了罗幕。狐皮大衣和锦被也显得很薄,寒冷还是向我们袭来。户外,将军的角弓冻住了,拉也拉不开,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的铁甲,也冰得难以穿上身。
纵横千里的大沙漠上积着雪,盖着厚厚的冰层。云朵昏暗无光,失去了往日的洁白,在天空中飘着,显得很忧愁。
主帅的营帐里热闹非凡,摆着丰盛的酒宴,从大将军到小兵,都来为你送行。胡琴、琵琶和羌笛演奏着西北风情的优美曲调,增添了送别的气氛。大家碰杯畅饮,也表达了对你的留恋之情。“路上小心啊!”“到了京城还要常联系啊!”句句简单的话语表达了我们与你的感情。
外面下着大雪,十分寒冷,而里面却是温情融融。寒风猛烈地牵曳着红旗,但冰雪已把红旗冻住了,怎么吹也吹不翻。
轮台东门送你归京,离开的时候天山上白雪皑皑,我们都走得很慢,好再多留一会儿彼此的情谊。路上,我们都显得有些忧伤,没了酒宴说笑时的快乐。你牵着马儿,说着以往的事情,回味无穷。不管天山有多高,积雪有多厚,都比不过你与我真挚的友情。
“多保重啊!”我向你送去祝愿。你骑上马,离我远去,可并没有飞奔而去,而是时不时地回过头来向我招手。山路曲折环绕,你的身影也时隐时现,渐渐地看不清了,只留下马儿清晰的脚印。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我回到营寨后,与你真挚的感情和离别是惆怅的心情一直依托萦绕在心头,越来越浓,挥之不去。
看着窗外的雪花,想起与你离别时的情景,那依依不舍的感觉涌上心头,觉得,雪,是凄凉忧愁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作者、背景岑参,唐代边塞诗人,因聪颖早慧而五岁读书、九岁属文。
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与高适并称“高岑”。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边塞诗尤多佳作。
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
天宝十三载这次是岑参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节度使的僚属),而武判官即其前任,诗人在轮台送他归京(唐代都城长安)而写下了此诗。诗词主题“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雪中送别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的代表作之一,他用歌行体写出了西北风雪的奇寒,抒发了雪中送客的深挚友情及因友返京而产生的怅惘之情。诗词鉴赏“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译文: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
(1)白草:西北的一种牧草,晒干后变白。
(2)胡天:指塞北的天空。胡,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各民族的通称。理解:
1.这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狂雪早。
2.第一句写风,“卷”与“折”字写出了北风之迅疾猛烈,有了这样猛烈的风,漫天飘落的雪才能“飞”。
3.第二句写雪,“八月”说明胡天下雪的时间早。“飞”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形象。“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译文: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1)梨花:春天开放,花作白色。这里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像梨花开了一样。理解:
1.“忽如”二字用得神妙,不仅写出“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惊奇与好奇。2.赏析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梨花喻冬雪,新奇贴切,既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壮丽的风光,又写出了诗人的惊喜之情。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译文: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着不暖和,锦被也嫌单薄。
将军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1)珠帘:用珍珠串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形容帘子的华美。
罗幕:用丝织品做成的帐幕。形容帐幕的华美。“珠帘”“罗幕”都属于美化的说法。
(2)狐裘:狐皮袍子。锦衾:锦缎做的被子。(3)角弓:两端用兽角装饰的硬弓,一作“雕弓”。不得控:(天太冷而冻得)拉不开(弓)。控:拉开。(4)都护:镇守边镇的长官此为泛指,与上文的“将军”是互文。铁衣:铠甲。理解:运用对偶和互文的修辞手法,从帐外写到帐内,天气很冷。写军营之中将士的苦寒生活。“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译文:沙漠结了百丈厚的冰,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1)瀚海:沙漠。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2)惨淡:昏暗无光。理解:1.这两句诗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咏雪过渡到送别。2.“百丈冰”形容冰雪覆盖面积之广,冰块之大,极言奇寒,后一句写惨淡的愁云布满天空,“万里”形容面积之大,这句是夸张的说法。一个“惨”字,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3.赏析此句运用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描绘了边塞冰天雪地、阴云重量的景象,烘托了诗人的离愁别绪,为下文送别做铺垫。“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译文: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1)中军:称主将或指挥部。古时分兵为中、左、右三军,中军为主帅的营帐。饮归客:宴饮归京的人,指武判官。饮,动词,宴饮。(2)胡琴琵琶与羌笛:胡琴等都是当时西域地区兄弟民族的乐器。这句说在饮酒时奏起了乐曲。羌笛:羌族的管乐器。理解:1.描写饯别的情景。此句扣题,连举三种乐器,运用借代的手法,写出送别宴上的热闹情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译文: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1)辕门:军营的门。古代军队扎营,用车环围,出入处以两车车辕相向竖立,状如门。这里指帅衙署的外门。(2)风掣:红旗因雪而冻结,风都吹不动了。掣:拉,扯。理解:1.“掣”字用得十分精确,真实地描绘出红旗冻住了,北风吹着也不飘动的情状。此句运用反衬手法,突出了天气的寒冷。2.这两句一动一静,一白一红,相互映衬,色彩鲜明,构画了一副奇异而美丽的画面。“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译文: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1)满:铺满。形容词活用为动词。(2)山回路转:山势回环,道路盘旋曲折。理解:1.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再到诗人伫立远望的情形,表现了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不见”和一个“空”字,均传达出诗人因朋友的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2.品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运用留白手法,含蓄委婉,引发读者无尽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及朋友离去后的无限惆怅之情。3.和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4.描写友人离去以后的情景:山回路转,友人的身影已经看不到了,诗人仍伫立在风雪中,远望友人离去的路,只见雪地上留下一行长长的马蹄印。中考真题检测1.品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 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宾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诗歌中画线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赏析。(3分)【答案】划线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一句描绘了沙漠纵横交错着无边风雪的画面,对上文冰天雪地的奇寒景色作了总结;第二句“愁云惨淡万里凝”写了天空中布满惨淡的阴云,引出诗人为友人长途跋涉而产生的担忧之情,由此自然转入下文的送别。2.这首诗以什么为线索?描绘了哪四幅场景图?(5分)答:以“雪”为线索;描绘了边塞飞雪图、军营酷寒图、军中饯别图、雪地送别图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之情。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请你说说其中的妙处。(4分)以春景写冬景,运用比喻,联想,既写出诗人欣喜之情,又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来源网络,由语文高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侵权问题,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