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吴起指挥的战役(吴起一生最辉煌的战役)

吴起指挥的战役(吴起一生最辉煌的战役)

更新时间:2024-03-06 23:26:13

吴起指挥的战役

1. 弱鲁败齐:先示弱后偷袭(31岁,成名战)

2. 泾水之战:千里奔袭(32岁,入魏首战)

3. 中山之战:三年民心战(33-35岁)

4. 阴晋之战:斩首行动(52岁,巅峰成名之战)

本文只介绍代表性的且非常著名的四大战役,当然中山国之战不是一场大战(应该有多场大战),但考虑它是在一个总战略下(灭国并收取民心之战)进行的,所以将它归为一大战役,便于介绍。

1. 弱鲁败齐(31岁):先示弱后偷袭

吴起挂帅后,首先做得是赢取本方将士的心,与将士们同甘共苦,然后静观其变,以待时机。

齐军大兵压境,以为鲁国早已吓尿,齐军也想来个上兵伐谋,所以派使臣到鲁国准备不战而胜,试图直接让鲁国割地赔款,同时也来看看鲁军虚实、看看被吓成什么样。兵不厌诈,吴起顺着对方的思路,乔装示弱,把老弱病残拉到门面上,把精锐藏起来。同时鲁君对割地赔款进行推延,表示容他考虑。然后齐使将鲁军“衰样”回报,齐军变成了骄兵(骄兵必败)。而在齐使回军时,吴起暗中调兵遣将,尾随其后,后来见齐军骄傲起来而放松戒备时,一举杀得齐军措手不及,大败齐军。

2. 泾水之战(32岁):千里奔袭

古代打仗通常在秋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一般不打仗,尤其军人尚未职业化之前都有忙农活。夏天太热,铠甲没法穿,不穿的话又容易被对方箭射中来个透心凉。冬天太冷,天寒地冻,冬藏,万物都处于收缩状态,也不适宜打仗,但冬天是偷袭的最佳季节,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前提是本方要能吃得了苦,自己冒着严寒,在冰天雪地上千里奔袭也是苦差事。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有了粮草才能打仗,也可以到敌方抢粮草(孙子兵法:因粮于敌),同时秋天马匹最膘肥强壮,这样秋天最适合开战。

吴起可以说是古今中外最能吃苦的将帅。吴起不怕苦,为立战功,吴起在来到魏国被翟璜推荐给魏文侯当了将帅第二年,就积极备战,待到冬天下雪时来了个长途奔袭、千里杀将,连下五城,史称泾水之战。

3. 中山之战(33-35岁):三年民心战

乐羊主帅、吴起副帅,用了3年时间灭掉中山国。

吴起入魏第 3 年,中山国国君姬窟发兵进犯魏国。中山国属于“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中的“北狄”,一直是中原国家的心腹大患。魏文侯早想灭掉中山国,正好师出有名,启用乐羊为主帅、吴起副帅,要灭掉中山国同时要收取当地民心。

(1)为何让乐羊为主帅、吴起为副帅?因为乐羊儿子乐舒在中山国当将,乐羊更了解中山国且有才,所以乐羊为主帅更合适,同时吴起刚下五城,锐气正盛,为副帅比较合适,两人正好合力拿下中山国。

(2)为何用了 3 年才灭掉中山国?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大战略是灭掉它同时还要收取它的民心,这样就不能秋风扫落叶式地屠杀推进,如前文吴起的破城后行动准则:任用当地官吏,军队不烧杀抢掠,要安抚民心。

其二,此时还没有魏武卒。魏武卒是吴起灭掉中山国后守西河时打造的无敌军。

4. 阴晋之战(52岁):斩首行动 (5万 VS 50万)

战略:斩首行动

战术:兵分5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招摇),各领1万,左右两翼(青龙白虎)各1万吸引秦军两臂,秦军两臂被引开后就露出胸膛,此时朱雀、玄武、招摇三支军曾箭头状 —> 直插心脏——敌军大帅,前面两支军(朱雀玄武)负责开路,紧随其后的招摇军负责斩首。

这是吴起的巅峰成名之战,吴起的战略战术和魏武卒的战力都正处于巅峰期。这么大的战役,史书上却找不到秦军统帅姓名,主因是秦后来一统天下,定然竭力抹掉此战,因为此战对于秦国太不光彩了。而且合理推测秦军统帅可能被擒或被杀,以致秦军统帅的姓名被从史书上抹去。所以阴晋之战,吴起采用兵家最毒辣、最奇效的用兵之道:斩首行动,大败秦军。

阴晋之战:5 万虎狼 VS 50 万“羔羊”

别看两军数量上悬殊很大,而战力上魏武卒是以一当十,加上完善的后勤保障和奖赏体系,同时吴起战前动员将大家打造成死贼一样的拼命三郎,这种情况下,魏武卒面对 50 万秦军是什么心情?是5万虎狼面对 50 万“羔羊”,是喜出望外、饥渴难耐、垂涎欲滴、、、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