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古诗寒食的典故(寒食古诗的背景故事)

古诗寒食的典故(寒食古诗的背景故事)

更新时间:2024-03-12 03:58:15

古诗寒食的典故

  寒食节的历史故事 :在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因为战乱流亡在外,其臣子介之推始终追随他,割股奉君供重耳充饥,后来重耳成为晋文公,重赏群臣,而介之推隐居深山拒不受赏。晋文公为逼出介之推,火烧深山,介之推坚决不出山,最后抱着老母死在柳树下。  

       介之推是春秋时代晋国的忠臣。介之推作为晋国国君晋文公的忠厚臣僚,是一个不慕虚名、不计报酬的人,他在历史上留下了很多传说,被民间社会广为传颂。如“割股奉君”、“功不言禄”、“功成身退”。传说文公为哀悼介子推,下令全国介子推被焚的三月五日为火禁日,禁止烟火,仅食寒食,并从此形成了中国古代一个著名的节日“寒食节”。

关于寒食节的古诗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夜》

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

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

《寒食》里讲的节日为寒食节,相传为春秋时期晋文公为纪念忠臣介子推而设立。《寒食》这首诗写于中唐,唐代有制度,清明节当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这仪式标志着寒食节已结束,可以用火;皇帝也借此告诫臣子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但中唐以后,几任君主昏聩,宦臣当权败坏朝政陷害忠良。有意见认为此诗正是因此而发。诗人韩翃创作《寒食》借助“寒食赐火”的细节,暗讽环衬败坏朝纲,也表达了对宦官特权地位的不满。

原文:

《寒食》
唐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落英缤纷,寒食节东风吹拂着御花园的柳枝。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作者简介:

韩翃,唐代诗人,字君平,河南南阳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