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的来历起源
传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治水时,大部分时候在野外进餐,烤熟的野味用手去抓实在太烫了,于是随手拿起身旁的树枝去夹肉块吃,这大概便是最早筷子的雏形,虽然是传说,却也合情合理。
筷子最初的名字叫“箸”,出自《韩非子·喻老》中:“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
这里的“象箸”,指的就是象牙筷子,纣王的奢靡享乐窥一斑而知全豹。而《礼记·曲礼》记载:宴饮聚餐时抓饭不得乱传或把粘在手上的饭再拨放回去。由此可见商周时普遍用餐习惯尚未完全形成用筷子的习惯,或者只在上层社会中小规模流传。直到西汉以后,筷子才比较普遍流行。
明代陆容的《菽园杂记》认为:吴地风俗,行舟之人讳说“住”,“箸”、“住”同音,所以便叫箸为“快儿”。因为多为竹子所制,所以古人造出了新字“筷”,这以后统称为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