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是河北省最古老的城市,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初期,就有邯郸的建制,那时的邯郸已经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城市。战国时,赵国将其作为都城,历时158年,秦国统一六国后分别设邯郸县、邯郸郡。当时的邯郸与长安、洛阳、开封、成都同称五大都城。
邯郸一词最早出现在《春秋谷梁传》(“襄公二十七年:故出奔晋,织絇邯郸,终身不言卫。”)。古称邯(赵邯郸县。从邑,甘声。――《说文》。朱曰:“今直隶广平府邯郸县,甘地有邯山。”)邯郸地名之由来,现一般以《汉书·地理志》中三国时魏国人张晏的注释为源:“邯郸山,在东城下,单,尽也,城廓从邑,故加邑云。”意思是说,邯郸的地名源于邯郸山,在邯郸的东城下,有一座山,名叫邯山,单,是山脉的尽头,邯山至此而尽,因此得名邯单,因为城廓从邑,故单旁加邑(阝)而成为邯郸。邯郸二字作为地名,三千年沿用不改,是中国地名文化的一个特例。
邯郸城邑,肇起于商殷。邯郸之域在西周时属于卫国,春秋时为晋地,当时邯郸已是闻名遐迩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比较发达的著名城邑。晋定公十二年(前500年),晋国正卿赵鞅(赵简子)已将邯郸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从此,邯郸便成了赵氏的世袭领地。邯郸在春秋时代先属卫,后归晋。
公元前386年赵敬侯迁都于邯郸,为赵国都城长达158年之久。
秦灭赵,置邯郸郡。西汉置赵国。邯郸至西汉末仍为全国五大都城之一,东汉末叶,豪强并起,割据混战,邯郸罹难兵燹灾祸,开始走向衰落。建安十八年(213年),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国公,于邺城建都。邺城的兴起导致黄河以北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南移,邯郸此时沦为一般的县城,隶属于魏郡。
三国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邯郸属广平郡,东晋后又改属魏郡。
隋唐时,邯郸先后归属或复辖为洺州、磁州、武安郡和紫州,衰落而成蕞尔小县。
宋金时属洺州,北宋末年,因长期的战乱,逐渐衰落。
元代隶属于广平路,明清时期隶属于广平府(治所邯郸永年县广府镇)。
1945年设市,为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所在地。1949年降为镇,但仍为邯郸专区专署驻地。1952年12月22日复升为市,1954年改为省辖市。1956年峰峰市并入邯郸市,1983年邯郸县并人邯郸市。1984年改为省辖市。1986年武安县(后改市)划归邯郸市。
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撤消邯郸地区,实行地市合并,将邯郸地区所辖各县划归邯郸市管辖,称邯郸市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