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东糟鲈鱼:选用当地河鲈鱼,经过腌制、蒸制后再进行“东糟”处理,口感鲜美。
2. 超大河虾:选用体型比较大的淡水虾,用银针等五香料加工处理后,红烧或清炖而成,口感清甜。
3. 红烧肉:将肥瘦相间的带皮五花肉切成方块,在卤汁中慢火悠煮数小时,让肉质入味。
4. 醉蟹:以肥美阳澄湖大闸蟹为主料,加入黄酒浸泡而成。入口后清香扑鼻、口味甘甜。
5. 油爆虾:选用活河虾,在油锅里高温快爆而成。口感香脆、外焦里嫩。
6. 青团:绍兴传统的汉族小吃,以糯米粉制成,在糯米中加入鼓花香料和糖等原料,口感软糯、香甜。
以上是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绍兴名菜,当然还有其他许多美食值得一试。这些菜品多以清淡为主,注重原汁原味,闻名遐迩,不仅是绍兴地区的饮食文化代表性节目还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前来品尝。
经典菜品
绍三鲜
绍三鲜因食材取自绍兴稽山、鉴水及沃野之精华,而被宋高宗赐名“绍三鲜”,已传承800余年。,因其滋味多样、鲜香爽滑更被绍兴人尊为“绍兴招牌菜”。
梅干菜焖肉
梅干菜焖肉即“霉干菜焖肉”。
梅干菜焖肉
油炸臭豆腐
油炸臭豆腐
绍兴特色美食,历史悠久,素有“闻着臭,吃着香”之美誉,谚语有言:尝过绍兴臭豆腐,三日不知愁滋味。
西施豆腐
西施豆腐
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于绍兴诸暨一农家品尝,吃后说:好一个西施豆腐!西施豆腐因此而得名。
花雕醉黄鱼
花雕醉黄鱼
绍兴“醉”之风味的传统名菜,由黄鱼配以陈年花雕酒,以传统手法腌醉后蒸制而成,下酒和饭两相宜。
绍兴醉鸡
绍兴醉鸡
绍兴传统名菜,由绍兴独有的越鸡和花雕酒浸泡而成,是绍兴人宴客时必不可少的当家菜之一
绍兴卤鸭
绍兴卤鸭
蕴含老底子的绍兴味道,鲜嫩香甜,酥烂入味。
绍兴米酒
绍兴米酒
绍兴特产。
状元烤鸡
状元烤鸡
相传明代才子王华进京赶考前,母亲连夜为其准备秘制烤鸡一只。后王华高中状元,“状元烤鸡”因此名闻乡里。
黄酒小笼
黄酒小笼
绍兴传统风味小吃。
孔乙己茴香豆
孔乙己茴香豆
两碗黄酒,一碟茴香豆。
糟鸡
绍兴是盛产黄酒的历史名城,几千年来可以说“田舍家家藏家酿,驿路处处飘酒香”。每逢冬酿季节,家家自酿老酒。
越鸡在绍兴被视为滋补菜肴,人们将鸡用盐擦后,外面用纱布包住,再用酒糟腌渍几天,这样既不使鸡变质,又增添鸡的酒香气味。
口味:咸鲜适口、糟香醇厚、富有回味的特点,并以咸鲜入味、糟香入味而著称。
糟溜虾仁
绍兴酒以质地醇厚、清香驰名中外。酒糟是酒的副产品。其味醇厚异香。以酒糟调味烹制食物,历史悠久,风味独特。
“糟溜虾仁”选用新鲜河虾仁烹入糟汁,软溜成菜,虾仁洁白、鲜嫩,糟香诱人食欲,被列入“中国名菜谱”。[1]
清汤越鸡
“清汤越鸡”系用绍兴著名特产“越鸡”烹制成肴。
绍兴曾是春秋时期越国的 故都,越王台就建于卧龙山东侧(今府山)。相传,越鸡原先是专供帝王后妃 观赏玩乐的花鸡,后外流于民间,经精心饲养,纯种繁殖,日饮两泉之水(即卧龙山东 侧的泰清里附近的“龙山”、“蒙泉”两泉),捕食山麓虫豸,逐成为优良的食用鸡种,民间多用它清炖而食。
据传,清乾隆皇帝广游江南,巡至绍兴偏门外,时值当 午,腹感饥饿,步入一村民家中,求便饭一饱。乡妇见是远方来客,即宰鸡一只,装入大碗,端放在饭架上,待水沸饭熟,鸡也炖熟。酱油蘸鸡,咬骨吸髓,喝尽汤汁,乾隆吃得津津有味,赞不绝口。回京后,还念念不忘。
1933年10月柳亚子夫妇南下来到绍兴,品尝后对“清汤越鸡”的特点概括为八个字:“皮薄、肉嫩、骨松、汤鲜。”
糟青鱼干
绍兴习俗,每年冬季,喜购鱼购制晒干,制成鱼干,可馈赠亲友作礼品,或自己享用,历史上曾被列为贡品。
“糟青鱼干”选用绍兴泱茶湖所产的青鱼,腌制晒 干,利用酒糟糟制,使酒香融入鱼干,既耐久、不宜变味,又溢满奇香,其特点是肉色红润,酒香扑鼻,松嫩鲜美,油润适口,为冷菜中上品。[1]
醉蟹
“醉蟹”,相传由在安徽作幕的绍兴师爷所创。
当时,淮河两岸蟹多为患,当地百姓却不知食用,庄稼遭害,驱赶无方,十分惊恐。师爷便向州官提议,鼓励百 姓捕捉,上交官府,他则备好许多大缸和食盐、黄酒,将蟹烹制起来,然后,到各地销售,绍兴俗称其为“淮蟹”。[1]
“醉蟹”是在此基础上改良而成,经选蟹、养蟹、制 卤、浸泡、酸制等工序精制,讲究制作周期、食用时期。特具清香肉活、味鲜吊舌的特点。[1]
醉河虾
“醉河虾”源于民间,每当春秋之季有自制自食之习。鲁迅先生在《马上支日记》和《答有恒先生》中写到“醉虾”,说一盘醉虾放在席上“活活的”,“虾越鲜活, 吃的人便越高兴,越畅快”。[1]
此菜选用鉴湖所产的鲜活公虾,调以绍酒、南乳汁等炯醉。其特点是亮肉相离,生脆鲜嫩,清香醇香,别有情趣。[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