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人本主义的三个观点(简述人本主义的主要观点)

人本主义的三个观点(简述人本主义的主要观点)

更新时间:2024-04-07 09:40:41

人本主义的三个观点

人本主义观点管理学中的一个观点强调理解人在工作场所的行为需要,态度以及社会互动和群体过程的重要性。

其三个理论分支是人际关系运动,人力资源观点和行为科学方法,人性本善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基本的人生观,也是人本主义的《动机与人格》论的出发理论支柱。

一、教育要培养完整的人。

按照人本主义教育家的观点,教育的目的就是人的自我实现、丰满人性的形成以及人的潜能的充分发展。马斯洛指出,教育的目的即“人的目的”,从根本上说就是人的“自我实现”,并促进“丰满人性的形成”,促使“个人能够达到的最高度的发展,说得浅显一些,就是帮助人达到他能够达到的最佳状态”。

马斯洛认为,上述目的如果达成,人们会变得更坚强、更健康,并在很大程度上掌握自己的命运,对生活承担更大的责任,主动改造社会,从而使人类社会变得和谐美好。另一位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则明确提出:教育要培养完整的人。依据罗杰斯的说法,所谓完整的人,是指躯体、心智、情感、精神、心灵力量融为一体的人,他们既用情感的方式也用认知的方式行事。

人本主义教育家认为,培养完整的人最终要求在于培养健康的人格,因此,他们都非常重视人格教育,强调培养具有整体性、动态性和创造性人格特征的自我实现的人。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创造性首先强调的是人格,而不是其成就。”

他提出创造性教育的重心应是“人性转变,性格转变,整个人的充分发展”,强调培养创造性地做任何事情的能力及培养创造性的人格和态度。罗杰斯指出,教育目标应是促进整体的人的学习与变化,培养独特而完整的人格特征,使之能充分发挥作用。弗洛姆也认为,必须靠实现人的整个人格,靠积极地表现的情感与心智潜能,才能实现自我。

二、课程设置注重个性化。

人本主义教育家认为,最基本的教育内容应该是与社会生活和个人发展密切相关的学科和知识。但人本主义教育把课程的重点从教材转向个人,他们批评以往由专家精心设计、注重教材思想结构的分解课程无视学习者的心理特征,致使知识支离破碎,让人难以把握。

因此,人本主义教育家提出要对课程进行整合。他们建议课程要体现学习者心理发展与教材结构逻辑的吻合,体现情感领域与认知领域的整合,体现相关学科在经验指导下的综合。

人本主义教育家主张学校设置个性化的课程。罗杰斯提出以适应性为原则来组织课程。在他看来,课程内容一方面要适应全体学生的需要,与学习者的经验建立联系,另一方面还要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状况相联系,适应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

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个人都能发挥潜能,成为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发展的自我实现的人。正如美国教育学者麦克尼尔所指出的:“人本主义者认为,课程的功能是要为每一个学习者提供有助于个人自由发展的、有内在奖励的经验。……自我实现的人这一理想是人本主义课程的核心。”

三、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

人本主义教育家在论述教育方法时,主张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中心。罗杰斯认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也可表述为以人为中心的教学、非指导性教学、自由学习、自我指导的学习等。

他认为,学校教育必须贯彻人本主义精神,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位置,让学生通过自由选择成长起来,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在对经验的获得中得到成长。因此,他主张实行个别化的教学,必要时可采用小组讨论方式。在他看来,传统的标准划一的班级集体学习方式是与人的复杂性格格不入的,必须坚决摈弃。

为了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获得成功,罗杰斯强调指出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教师必须是促进者,而不是权威;②学生自己制订计划,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向,并承担选择的后果;③学校要创造自由的气氛,形成一种促进成长的教学氛围;④学校要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日益增多的自我指导机会;⑤应该把学生的成长作为评价的标准,鼓励学生自我评价。

作为20世纪中叶以来对世界教育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种教育思潮,人本主义教育以其标新立异的观点、理论和方法,为人们认识教育现象和规律带来了别开生面的新视角,对传统的学校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然而,由于过分强调自我和自我实现而忽视社会和学校对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影响等缺陷,人本主义教育也受到不少批评。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