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长椭圆形、两头稍尖的颗粒状,长4~7毫米,直径1.5~2毫米,棕褐色或灰棕色,表面粗糙,易破碎蝙蝠的屎是蝙蝠干燥粪便被称为夜明砂,可入药因此会作为药材处理,形同鼠屎。
明砂为蝙蝠科动物蝙蝠、大管鼻蝠、普通伏翼、大耳蝠、华南大棕蝠、蹄蝠科动物大马蹄蝠及菊头蝠科动物马铁菊头蝠等的粪便。全年均可采,以夏季为宜。从山洞中铲取,除去泥土,拣去杂质,晒干。
为长椭圆形、两头稍尖的颗粒状,长4~7毫米,直径1.5~2毫米,棕褐色或灰棕色,表面粗糙,易破碎,呈不规则的小颗粒状及粉粒状。这也是一种药,叫夜明砂。
扩展资料:
同其他动物一样,许多蝙蝠也在自然界越来越少,趋于灭绝。用于消灭昆虫的毒剂和木材保护药剂等把它们在冬眠的时候药死,许多错误的观念也使人类大批地捕杀它们。一些种类栖居的空心树木被伐掉了,废墟被拆除或者被重修得严丝无缝,使其无法生存。
蝙蝠在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各种食虫类蝙蝠能消灭大量蚊子、夜蛾、金龟子、尼姑虫等害虫,一夜可捕食3000只以上,对人类有益。蝙蝠所聚集的粪便还是很好的肥料,对农业生产有用。
栖息地破坏和破碎。栖息地面积的减少、栖息地空间结构的改变都可能导致种群数量下降:
(1)碎片面积可能小于蝙蝠种群所需的最小巢区或领域面积,或者即使碎片面积较大,由于对种群破坏严重而导致碎片中的种群较小,也不能维持种群的长期生存;
(2)栖息地异质破坏,如觅食区域的减少而导致种群数量下降或灭绝;
(3)拥挤效应,即由于生存面积减少而导致碎片周围栖息地的某些物种(如猛禽、狐猴、浣熊)密度增加 ,对碎片上的蝙蝠种群造成危害,促使其下降;
(4)边缘效应,即碎片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在碎片边缘形成一种受影响的区域,使碎片面积逐渐减少,对碎片内的蝙蝠种群极为不利;
(5)隔离效应,主要表现在对蝙蝠冬眠期的影响,由于栖息地与冬眠区的隔离而无法进行正常冬眠,导致种群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