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形成的自然条件
都江堰水利工程由创建时的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截至1998年,都江堰灌溉范围已达40余县,灌溉面积达到66.87万公顷。
每当春夏山洪暴发的时候,岷江之水奔腾而下,携带着大量的泥沙,从都江堰(灌县)进入成都平原。由于河道狭窄,江水流过的地方常常引发洪灾,洪水一退,又留下满地泥沙。而地处灌县的玉垒山又阻碍了江水东流,形成了东旱西涝的局面。这就是当年修建都江堰的自然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