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伯达研究领域较宽,侧重玉器、金银器、玻璃器、珐琅器、清代院画等专项研究。在雕刻、清代院画、玉器、玻璃器、金银器、珐琅器及鼻烟壶等诸多方面都有著述。曾主持、参与金玉珠宝大佛、不空羂索观音、翡翠《蓬莱仙境》以及珍贵宝玉石的鉴定评估。
杨伯达先生在半个世纪的文物研究中,不仅创造出了一套不同于先人的全新的古玉鉴定方法,在晚年更是首开我国玉文化研究之先河在古代玉器、玉文化理论方面,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享誉国内外,是公认的中国玉学的泰斗级人物。一生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了文集出版专著有:《埋中国石佛研究》、《古玉考》、《清代院画》、《巫玉之光》、《珍玩雕刻》。主编《中国美术全集》之《玉器》、《金银· 玻璃·珐琅器》、《元明清雕塑》、《中国玉器全集》(共六册)、《·5· 隋唐 ----明玉器》、《中国金银·玻璃·珐琅全集》(共六册)、《中国竹木牙角全集·4·牙角器》、《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工艺美术》。总主编《华夏玉器》(共十二册)。
杨伯达先生在玉文化领域是开天辟地的第一人,甚至可以说,没有杨伯达就没有中国玉文化这一学科。玉器以前被认为是杂玩,淹没在世俗之间。杨伯达抹去了玉器身上上千年来的世俗成见,不仅将玉从杂项中独立出来,专门研究,更是追根溯源,擦掉玉器身上误会,显亮出几千年来的文化之光——“中国玉文化是华夏文明的第一块奠基石,是中国独有的优秀文化遗产”。在没有文字的史前时代,“玉器作为精神太阳和精神家园,使中华文明辉煌于整个人类文明的长河”。
他认为玉是有文化基因的,大致有五方面:玉美学——玉神器——玉宝物观——玉礼制——玉德说。
在玉学领域中,杨伯达走的是玉石到玉器,再到玉文化,最后到玉学的艰难求索道路。杨伯达说:“玉学是中国独树一帜的学术课题,更是中西文化的分水岭,在世界学术论坛上都是独一无二的。玉学不仅在我国历史上对华夏文明民族特征以及伦理道德的形成与健全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对当今以德治国,提高民众的道德修养、美育熏陶都会起到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所以,研究玉学不仅有着深刻的历史内涵,同时还有重大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