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动力,这个词在学术用语上不是十分恰当。在心理学以及教育心理学层面,他叫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从人的行为上讲,任何一种行为都有他的内在动机。那么,像学习这个平常司空见惯的行为,但又不是谁都能学的好,学的科学,学的智慧。
关在就在于学习背后的动机是不是够强。学习者的动机,在教育心理学里面有这样一种解释:学习动机是指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学习动机和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学习能产生动机,而动机又能推动学习。
一般来说,动机具有加强学习的作用。动机的中等程度的激发或唤起,对学习具有最佳的效果。动机过强或过弱,不仅对学习不利,而且对保持也不利。对知识价值的认识(知识价值观)、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学习兴趣)、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认识(学习能力感)、对学习成绩的归因(成就归因)都会影响学习动机。
那么,如何才能科学的提高学习动机以及你所提的内动力呢?
关键在于,这几步:
第一,明确的学习目标。
做任何事情,清晰的目标都是提高成功可能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也不例外。如果这个目标是外部强加的,比如家长要求孩子取得什么样的成绩,也会对孩子形成促进作用,但是最强效力的目标还是自己制定的目标。如果一个孩子自己给自己设定了目标,他会产生巨大的动力去实现。
第二,建立“努力程度”和“成功失败”的连接。
第三,激发兴趣。
我们应该尽力使得学习内容的呈现丰富多彩,具有趣味性。学校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布置开放性的作业,组织实践活动,让教学活动饶有趣味。
第四、正确使用奖励。
奖励属于激发外部动机而不是内部动机,如果使用不当,反而会破坏内部动机。比如,如果孩子本身对绘画就很有兴趣,但是家长跟他说,每周画五张画就给一个奖励,这样反而会破坏他对绘画的内部动机。不过,如果孩子参加了一个绘画比赛,获得名次,那又会形成一个正向的激励。其使用诀窍就是,奖励突出表现,而不是奖励参与活动。
相信,以上几步骤可以帮助你更好的理解,如何学习及如何帮助自己学习。
所谓“学习内动力”就是自发的“我要学”,而不是“为你学”,但我们大部分学生屈于家长的压力,都是为父母学,为老师而学。如何做到让孩子“为自己”而学?在这里给大家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就是“鼓励”!多鼓励少表杨!
当孩子做得好的时候请你鼓励他,当孩子感觉好的时候,他就想变得更好,给孩子满满的价值感!但请注意,鼓励不是表杨,表扬是对人的美化和评价,而鼓励是更注重的是“过程”,例如,当孩子考试考了满分,很多家长会说“孩子你真棒,妈妈为你感到骄傲”—-这是表扬,价值感都给妈妈抢走了,孩子能量自然没有被激发。而且鼓励可以这样说“孩子,这次考了100分,这是对你努力的最好肯定,你一定为自己感到骄傲吧?” 鼓励把重心放在了“努力”,让孩子相信了努力的力量,同时孩子也有了满满的价值感,这时候孩子的内在力量就被激发了,他一定会想我下次要更努力!因为努力让他更有价值感,更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