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水赋背后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理想破灭的惆怅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在精神气质上,这幅画典型地反映了魏晋时代个体意识觉醒的人文精神。
《洛神赋》讲述的是曹植在途径洛水时邂逅了传说中的伏羲之女洛神,极尽描摹了这位佳人的风采神姿,以及对洛神的倾慕之情。
后来唐代的李善认为《洛神赋》是曹植写给曹丕的妃子甄姬,也就是自己的大嫂。
甄姬出身于河北地区世家大族,被誉为三国时期第一美女,可与当时的大乔小乔相媲美。
遗憾的是甄姬的命运并不好,自幼丧父,后来嫁给了袁绍之子,袁绍兵败后,甄姬作为战俘,曹操将她赏给了曹丕。
传说后来曹植喜欢甄姬,两人相互爱慕,心心相惜,曹丕即位后,很快就处死了甄姬。
曹植入朝觐见曹丕时,曹丕拿出甄姬曾用过的金缕玉带枕给他看,曹植睹物思人,大哭一场。
到了晚上,曹丕之子曹睿宴请自己叔叔,把这个枕头送给他,曹植揣着枕头返回鄄城,途经洛水时梦见甄妃前来与之幽会,有感而发,写成此篇。
虽然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可惜的是,故事编得一点都不靠谱,有点捕风捉影。
曹丕心眼特别小,为了争夺皇位与曹植斗得你死我活,曹丕继承帝位后,对曹植严加看管,稍有不慎,曹植将就会失去性命。
面对曹丕的严苛打压,曹植如履薄冰,怎么敢写这种文章给自己的大嫂,写完后曹丕竟然无动于衷,实在不符合逻辑。
李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洛神赋》最初叫《感鄄赋》,曹植当时的封城叫鄄城。
鄄和甄两个字在古代有通用的情况,后来就有人说曹植是有感于甄氏所作。
另有一个说法,是曹植为自己的亡妻崔氏所作,她是崔琰的侄女,非常貌美,风华绝代。
史书记载,曹操因为看她穿着华丽,有失节俭,所以赐死。
相比于给甄姬所写,曹植想念亡妻更加合理。
还有一种说法,是曹植以洛神喻追求,在寄托自己追求建功立业而不得的失落,而洛神就是自己人生理想的化身。
曹植到底为谁而写,历史并没有留下蛛丝马迹,只能由后人去猜想,曹植一生中写下了众多的诗词歌赋,他也被后人称之为“仙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