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的地形与地貌 海南省所属的岛屿,分为大陆岛和海洋岛。
海南岛原来与广东省的雷州半岛相连,后因地壳运动下陷,海水上淹,形成琼州海峡,使其与大陆分离,成为大陆岛。
南海诸岛则是由于海底火山喷发堆积、珊瑚繁殖和海底泥沙堆积综合作用布成的,属于海洋岛。
海南岛为一穹形山体,中间高四周低,由山地(占25.4%)、丘陵(占13.3%)、台地(占32.6%)、平原(包括阶地占28.7% )等组成。整个地势从中部山体向外,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顺序逐级递降,构成层状垂直分布和环状水平分布带。
由于深受地质构造和热带气候的影响,地貌发育具有多级层状地貌显著,火山地貌发育,沿海堆积平原广布,珊瑚礁和红树林海岸在我国最为典型等特征。在生产上形成了以山地丘陵为中心的热带林业带,以低丘台地为中心的橡胶热作带,以阶地平原为中心的热带粮油作物带的布局态势,反映出农业生产的空间组合,深受地貌特征的影响。
, 山地以五指山为代表,它是海南岛的象征。因长期受侵蚀切割,五座山峰起伏成锯齿状,东西排列。从西面数起第二峰海拔1867.1米,为海南岛的最高峰。第一峰次之,然后是三、四、五峰,远望巍峨壮观形似五指,“五指山”由此得名。
鹦哥岭海拔1811.6米,是海南岛的第二高峰,也是本岛三大水系的分水岭,还有著名的坝王岭、尖峰岭、吊罗山等。这些山地是我省热带原始森林的天然宝库,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在山地中,还散布着丘陵性的盆地。著名的盆地有通什盆地、营根盆地、东方盆地、乐东盆地,它们都是山区工农业生产的重要基地。 丘陵主要分布在山地周围的内陆和西北、西南等地区,相对高度50-400米不等,丘陵下部土质疏松、土层深厚、排水良好、湿润静风,适宜发展热带作物。
台地与阶地分布在山区丘陵周围,一般海拔低于100米,相对高度在80米以下,包括熔岩台地、花岗岩台地、红岩台地、山麓洪积台地、变质岩台地和河流阶地、海成阶地等。
熔岩台地常见的地貌是火山锥,多布在海南岛北部,海府地区的马鞍岭、雷虎岭、旧州岭;临高县的高山岭、多文岭;文昌市的青山岭;儋州市的那白岭、笔架岭;定安县的龙门岭等都是火山锥.它们的喷发历史最早者距今100万年左右,最晚一次距今亦3—5万年。海南岛的火山地貌发育,其中以马鞍岭火山口为最典型,火山溶洞极为壮观,今已开发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平原多分布在环岛的滨海地区。
除南部个别地方山脉直逼海岸外,包括冲积平原、海积平原、冲积—海积平原、泻湖、沙地等,为本岛的主要农耕地区。
环岛平原在地区分布上,琼北有文昌海积平原,琼西北有王五—加来海积阶地平原,琼南有琼海—万宁沿海平原和陵水—输林沿海平原,琼西南有南罗—九所滨海平原。
南海诸岛地形具有面积小、地势低的特点。其中以西沙群岛的永兴岛面积较大,计1.8平方公里,其余都在1平方公里以下,最高的西沙群岛石岛,海拔也不过12-15米,其余一般都只高出海平面4~5米。此外,还有一群暗沙——水表岛屿。
1、海南岛四周低平,中间高耸,以五指山、鹦歌岭为隆起核心,向外围逐级下降。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构成环形层状地貌,梯级结构明显。
2、山区(山地和丘陵)面积广,平原狭小,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组成环形层状地形。
3、海南岛位于中国最南端,北隔琼州海峡与广东相望,南临广阔的南海,地处热带,是一个典型热带海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