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叛乱的真实原因是我得到貂蝉,为了当皇帝。安禄山想当皇帝的野心已经很久了,要达到这个目的,不惜发动了政变。
1、安禄山反叛与杨国忠有直接关系,杨国忠逼迫安禄山造反是一个导火索。
安禄山与杨国忠不合,在开元时期,唐帝国政坛就有内部纷争,到了天宝年间,杨忠国与李林甫形成了当时两大政治势力,双方的争斗比较激烈。
李林甫现在的说法是奸臣,而杨国忠也好不到哪里去,他们双方这种争斗最后牵扯到了更大的范围,杨国忠拉拢河西节度使哥舒翰,李林甫与安禄山表面交好。
双方的这种权斗愈演愈烈,李林甫病死后杨国忠开始了政治报复,这时安禄山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杨国忠很早就在唐玄宗面前指点安禄山要谋反,到了杨国忠大权在握时,与李林甫有关的官员多被贬流放,这让安禄山开始坐不住了,如果是文官也就是被贬,可他是个武将,朝廷里看不上他的大臣大有人在,他如果垮台是会危及性命,因此逼迫他起兵造反的正是杨国忠。
2、安禄山本身就有反叛之心,骄兵悍将,性格使然。
安禄山本是个胡人,奚族人,年青时就不安分守己,后来投靠幽州节度使张守珪。
当时的幽州地处边境,靠近辽东,政治与民族环境比较复杂,安禄山因为是胡人通晓边疆事宜,又很勇猛,被张守珪逐渐提升为偏将。
安禄山大字不识一个,但溜须拍马本事高强,张守珪后来收他为义子,并向朝廷推举他,这样安禄山就开始进入了唐帝国的高层政治圈。
凭借镇压辽东的契丹,奚人的军功成为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
安禄山在进京时表现的厚颜无耻,他又是彪悍的武人,一到地方上表现出凶悍,又很会收买人心,手下的部队跟随多年,很多都是胡人,听从他的指挥。
天宝年间,国内太平日久,全国总兵力50万左右,这50万中除了西北方面有战事,东北方面就是安禄山的部队,其余的部队都是少经战阵的和平军,没什么战斗力。
相反安禄山长年在边疆,权力越来越大,实力也越来越强,本来就有野心,现在又有了的雄厚实力。
朝廷并不是没有防备他,对他的兵力要求是不超过5万,而他实际上一直在秘密训练扩充兵力,到叛乱爆发时,他的兵力达到了15万。
说明他早就有造反之心,只是时机不成熟,等到杨国忠开始彻底打击报复他时,他也就索性放手一搏,人生不就这么回事么,该享受的也享受了,儿子也有一大堆,手下良将勇士这么多,不如当回皇帝过把皇帝瘾,造反就开始了。
造成他叛乱的客观原因,与唐玄宗沉湎于享乐,荒废朝政有,关与国内武备松驰有关。
如果李林甫在世还能平衡一下双方的关系,不至于逼迫他造反,虽有造反的实力和心理准备,但如果内部关系能缓和还不至于这样。客观原因加上主观原因,最终安史之乱彻底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