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孝侯射虎斩蛟是一个古代的典故,发生在三国时期。
周孝侯,原名周处,是鄱阳太守周舫的儿子。他小时候非常调皮捣蛋,被当地人称为"熊孩子"。然而,当他长大后,他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令人厌恶,决定改变自己的行为。为了表示悔过,周孝侯决定射杀猛虎和斩杀蛟蛇。他成功地完成了这个任务,并因此而受到人们的赞誉。这个典故传扬了周孝侯悔过自新、勇敢面对过去的错误并采取行动改正的勇气和决心。这个典故在古代文学中被广泛传颂,成为了一个著名的教育故事,用来启发人们要有悔过自新的勇气和决心,以及勇敢面对过去的错误并采取行动去改正。
据《晋书·周处传》记载:周处,字子隐,西晋时义兴阳羡(今江苏省宜兴市)人。祖父周宾,为三国时东吴咨议参军等职;其父周鲂,为东吴名将。周处自幼父母双亡,智力过人,武艺高强,好驰骋田猎,不修细行,横行乡里,纵情肆欲。有民谣说:“小周处,体力强,日弄弓刀夜弄枪。
拳打李,脚踢张,好像猛虎捕绵羊,吓得乡民齐叫苦,无人敢于论短长。”
这位“小孤”,被乡民与南山猛虎,水中蛟龙合称为阳羡“三害”。
后来这个说法传到了周处耳朵里,他自知为人所厌,便下定决心,痛改前非。只身入山射虎,下水搏蛟,终于斩杀了孽蛟、猛虎,受到群众好评。
后来周处拜大文学家陆机、陆云为师,终修才兼文武。历任东吴东观左丞等职。他为官清正,不畏权贵,成了忠臣孝子。西晋元康六年(公元296年),他奉命率兵西征,路过华县时,听说在高塘塬区有孽蛟、猛虎行凶,残害百姓,决定不再前行,便来到义家村(今高塘镇戈家村)暂住了下来,又一次上演了一幕斩蛟射虎的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