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文言文《醉翁亭记》中的 太守自谓也 中 自谓 一词如何理解(太守自谓也在文中作用)

文言文《醉翁亭记》中的 太守自谓也 中 自谓 一词如何理解(太守自谓也在文中作用)

更新时间:2024-04-15 15:16:48

文言文《醉翁亭记》中的 太守自谓也 中 自谓 一词如何理解

“自谓”是自己说的意思。《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就是说,“我给自己起了一个号,叫‘醉翁’,并且用这个号给亭子命名。”

欧阳修生于1007年8月1日,《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那时“醉翁”不到四十岁。不到四十的人自号醉翁,大概是因为官职最高,同行人中年龄最大(其实不一定),“醉翁”强调的不是“翁”,而是“醉”,而“醉”又“不在酒”,在哪呢?“在乎山水之间也”,真的吗?未必吧。

在欧阳修被贬的十年前,欧阳修的妹妹因丈夫去世,丢下了这一对孤女寡母。欧阳修妹妹无依无靠,只好来投奔欧阳修。而他妹妹带来的这个女儿也就是欧阳修的外甥女并不是欧阳修妹妹的亲生女儿,是她前夫之前的妻子所生。个外甥女长大了,于是就由欧阳修做主,将她嫁给了自己的一个远房侄子欧阳晟。欧阳晟有一个男仆,这个男仆长得是青春年少,风流俊俏,这位张氏也是美貌多情,两个人朝暮相处,眉来眼去。欧阳晟发现了男仆与张氏之间的不正当关系之后,就将这两个人送交开封府右军巡院发落。

当时的开封府尹杨日严在益州做知州的时候,因为贪污渎职,遭到时任谏官的欧阳修的弹劾,所以他对欧阳修一直怀恨在心,一直想要寻找机会打击报复。这一次他看到这个案子与欧阳修多多少少有点儿关系,觉得是天赐良机,就想将此案与欧阳修建立直接的联系。杨日严就责令手下对张氏严加拷问。在狱吏的威逼恐吓、反复讯问、诱供之下,张氏东拉西扯、胡言乱语,供词中居然与欧阳修也有些关系。

在公堂之上张氏供出和欧阳修有私情。欧阳修百般辩解,最后虽以“查无实据”了事,但在名声上却大受影响。他的政敌钱勰也借此攻击他,最后被朝廷贬到滁州。

欧阳修的一首《题滁州醉翁亭》的诗:

四十未为老,醉翁偶题篇。醉中遗万物,岂复记吾年。山花徒能笑,不解与我言。惟有岩风来,吹我还醒然。

说自己四十岁真不老,我那就是说说而已,我在醉翁亭这儿偶然写一篇文章下来,我醉了以后什么都不记得了,万事万物都忘记了,连我年龄都不记得了。我看这山间的花草,它们是不明白我为什么醉。只有山间的风吹来,我的脑袋才在醉态当中稍稍地醒来一些。在这里我们发现欧阳修否认自许醉翁的事实。那么欧阳修要否认什么呢?

在写谢恩的奏章中他就写出自己为什么被贬的原因也就是醉翁之意的本质。欧阳修说只恨我没有神通之术,不能预知自己抚养的外甥女,将来会与人行苟且之事给自己带来这样祸端,我死活我都不会抚养她,可是我的亲妹妹那时候她的丈夫去世了,她到我们家来我就要抚养她,我有错吗?我要是真有问题,按照现在审案子的这些官员对我仇恨的程度,按照当时险恶的形势,我绝对不可能逃出法律的制裁,但是现在只是被贬,我要真有事的话,那就应该绳之以法才对。

。欧阳修说我为什么无故被贬第一:我原来做谏官的时候专门负责给朝廷提意见得罪了很多的权贵,他们都对我恨之入骨。第二:我这次必须被贬我要是还在朝廷里待着,他们就会不断地接着攻击我,我的罪名就会越来越多。所以我被贬这是最好的处理方式。我的被贬其实是皇上保护我体谅我。

其实欧阳修被贬官的真正原因是由于他一向支持韩琦、范仲淹、富弼、吕夷简等人参与推行新政的庆历新政运动。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富弼、韩琦、杜衍同时执政,欧阳修、蔡襄、王素、余靖同为谏官。范仲淹向仁宗上《答手诏条陈十事疏》,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推恩信、重命令”等10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主张。由于新政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因而遭到他们的阻挠。次年(1045年)初,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相继被排斥出朝廷,各项改革也被废止,这次改革虽然失败,却为后来的王安石变法拉开了序幕。而反对保守的夏竦之流。韩范诸人早在庆历五年一月之前就已经被先后贬官,到这年的八月,欧阳修又被加了一个外甥女的罪名,落去朝职,贬放滁州。

政治斗争转变为“乱伦案”,虽然最后没以乱伦处理,但名声受到很大影响,政治前途叵测,怎不叫人郁闷,在这种郁闷中,欧阳修饮酒作乐,自号“醉翁”,写《醉翁亭记》不是顺理成章的事吗?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