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丹徒区名字的来源

丹徒区名字的来源

更新时间:2024-02-21 04:11:10

丹徒区名字的来源

 秦置,属会稽郡。治所在今江苏丹徒市东南十八里丹徒镇。《元和志》卷25润州丹徒县:“初,秦以其地有王气,始皇遣赭衣徒三千人凿长陇,故名丹徒。”东汉属吴郡。三国吴嘉禾三年(234)改为武进县。西晋太康二年(281)复名丹徒县,为毗陵郡治。隋开皇九年(589)废。唐武德三年(620)复置,为润州治。治所即今镇江市。宋为镇江府治,元为镇江路治。明为镇江府治。清咸丰八年(1858)中英《天津条约》辟为商埠。民国初属江苏金陵道。1928年改为镇江县。1949年复改丹徒县。

  古旧县名。秦置,治今江苏省镇江市东丹徒镇。秦、汉属会稽郡。三国吴嘉禾三年(234年)改名武进县。西晋太康二年(281年)复名丹徒县。隋开皇九年(589年)废入延陵县。唐武德三年(620年)又改延陵县为丹徒县,治今江苏省镇江市。唐以后历为润州、镇江路、镇江府治。1928年改名镇江县。1949年城区置市,县仍名丹徒,仍驻镇江城。1958年撤销,并入镇江市。1962年复置,仍驻镇江城。2002年撤销,改设镇江市丹徒区。

  

丹徒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西周称“宜”,春秋时属吴国,名朱方。吴亡属越,越亡属楚,更名谷阳。秦时置县,属会稽郡。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改谷阳为丹徒。

三国吴嘉禾三年(公元234年)改名武进,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复名丹徒。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废丹徒入延陵,唐高祖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复丹徒。后历朝均以丹徒名县。民国十七年(1928)七月,改名镇江县。1949年解放后,划城区及近郊为镇江市,农村为丹徒县,1958年7月撤县并入镇江市,1962年3月市县分置,恢复丹徒县建制至今。中国共产党丹徒县委员会、丹徒县人民政府均驻镇江市区。

建国后,丹徒隶属镇江地区(专区),1983年实行市管县后,属镇江市。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