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有三个叛逆期,分别是:
第一个阶段叛逆期,2岁左右,就是国外所说的terrible two,即可怕的2岁。这个阶段的小宝宝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他们渴望独立,不再对家长言听计从,爱说“不”,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闹,有自己的主见,比如,你想带他去公园玩,他偏偏要去商场,不按照他的想法来,他就会大哭大闹,直到达到目的。
这个阶段的孩子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也是孩子成长的一个标志,家长此时不要焦虑,更不要给孩子贴标签,比如说孩子“自私自利”“不讨人喜欢”等等。
家长面对频繁说“不”的孩子,可以给他做选择题,比如不要问他“宝宝,你吃苹果吗?”可以让他选择“宝宝,你是吃苹果呢,还是吃香蕉?”,这样,既可以自己给宝宝设定了范围,也满足了宝宝自己做决定的想法。
当宝宝大闹发脾气时,可以让孩子先发泄,等孩子平静了,再抱抱他,安慰一下,然后告诉他爸爸妈妈爱他,慢慢给他说道理,慢慢引导。不能在孩子哭闹时严厉指责他,因为那样无异于火上浇油,不但孩子不肯听,还会使孩子闹的更凶。
有些孩子在他闹的特别厉害的时候安慰他,劝他,他反而哭的更凶,因为他觉得委屈了,或者认为哭闹起作用了,所以,最好是孩子闹的厉害的时候,在旁边静静地陪伴他,等他平静下来,再慢慢引导。
第二个叛逆期,孩子7岁左右,就是我们常说的“猫狗都嫌的年纪”,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淘气,不听话,执拗,很让家长头疼。
首先,家长要理解孩子,这个阶段的孩子,贪玩,淘气,家长在注意孩子安全的前提下,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允许和陪伴孩子适当的参加一些户外运动,释放孩子天性的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身体,陶冶了孩子的情操。
其次,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孩子这个阶段,可能会有家长看不惯的种种不好的习惯。比如写作业拖沓,爱看电视,赖床等等。这时候家长要好好引导,因为孩子的每一个叛逆期,都是形成孩子性格和世界观的重要阶段。
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读绘本等等方式,给孩子明确指出什么是好的习惯,什么是不好的习惯,以身作则,慢慢培养起孩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令孩子受益终生。
再次,家长还要有耐心,有包容心,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批评孩子,不要和孩子硬碰硬,因为如果硬碰硬,只会适得其反,达不到好的效果。
最后,多多鼓励孩子,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好多家长信奉打压式教育,怕孩子骄傲,最后把孩子打压的没有自信,和父母的关系也特别差。
不要吝啬赞美的语言,孩子做的好,就是要夸奖,孩子做错了,也要耐心的指出。不要让孩子觉得,我做的好,做不好都是批评打压,那就无所谓了,反正我妈或者我爸也看不上我。这样孩子就没有动力,多夸奖孩子,孩子才会有进步。
第三个阶段的叛逆期,大概在12岁到18岁,就是我们常说的青春期叛逆。
这个阶段的孩子独立意识大增,认为自己是“大人了”,不屑于和父母沟通,觉得自己比父母强,宁可和朋友谈心,也不会把自己的事情告诉父母,急于摆脱父母的控制。
但实际上,他们这个年龄段无论从社会阅历,还是知识储备来说,还远远达不到成人水平。这就在理想和现实之间产生了鸿沟,特别是孩子和父母之间,非常容易产生矛盾,有时甚至达到互不理睬的程度。
这个阶段的父母,首先要试着理解孩子。当孩子和父母出现冲突时,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试想,当初自己这个年龄段,是什么状况,是怎么想的,多多理解,才会走进孩子的世界。
其次,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度。不要把孩子管的太紧,还像管小宝宝一样,一切父母包办,这样很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只要孩子大方向没问题,小细节就不要太较真,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
比如孩子周末要去和同学看场电影,你要是非要拦着,他却非得去,肯定会爆发大战,结果孩子也未必会听家长的。
如果您不放心,可以说自己周末正好顺便出去,可以送送他,保障孩子的安全,电影结束,你也可以说自己事情办完了,顺便接孩子回家。大方向上,安全注意到了就可以了,然后再慢慢引导孩子,电影可以看,但注意频率,学生还是以学习为主,而且要看高质量,有意义的电影,这样,您的话,孩子就容易听得进去,而不是一下子否决,打压孩子。
最后,争取做孩子的朋友。不要以高高在上的家长姿态,而是以朋友的姿态和孩子相处,有时候甚至和孩子来开开玩笑,营造一个民主自由的家庭氛围,这样,孩子有什么事都愿意和你说,有句话说得好,“多年父子成兄弟”,其实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愿意在融洽的气氛中相处,试着和孩子做朋友吧,这样你会更轻松。
欢迎关注我,
@东林富谈育儿
育儿路上,我们一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