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与带的区别包括:含义不同、词性不同、写法不同、对象不同、引证释义不同。
含义不同
戴的含义是:把东西加在 头、脸、颈、胸、臂、手等处;头上顶着;承当着;拥护;尊敬。
带的含义是:带子或像带子的长条物;轮胎;地带;区域;随身拿着、携带;捎带着做某事;呈现等。
词性不同
戴:只作动词使用,如:拥戴、爱戴、佩戴等。
带可以做动词、名词、连词。
动词:佩带、携带。
名词:上面表示束在腰间的一根带子和用带的两 端打成的结。下面象垂下的须子,有装饰作用。本义:大带、束衣的腰带。
连词:表示两个动作同时进行,相当于“又”。如:他连说带比划的,就交上朋友了。
写法不同
戴的笔顺读写:横、竖、横、竖、横折、横、竖、横、横、竖、竖、横、撇、点、斜钩、撇、点。
带的笔顺读写:横、竖、竖、竖、点、横撇/横钩、竖、横折钩、竖。
对象不同
“戴”的对象常是帽子、眼镜、项链、红领巾、徽章、臂章、手表、手套、戒指、手铐等。例如:会场周围巡逻的战士胸前戴着身份卡,臂上戴着执勤的标志。
“带”的对象多为工具、枪支、行李、食物、家属等。例如:你们带的行李都放到车上吧,咱们先去吃饭。
引证释义不同
戴:
增益。《说文》:“分物得增益曰戴。”
加在头上或用头顶着。如:戴帽子;戴头巾;戴假发;戴盆;披星戴月;戴圆履方;不共戴天;天戴其苍,地履其黄(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插上、架上或套上。如:戴花;戴眼镜;戴金戒指;戴手套。
尊奉,推崇,拥护。如:戴仰;爱戴;拥戴;感恩戴德;庶民不忍,欣戴武王(《国语·周语上》)。
古国名。姬姓。春秋时灭于郑。故址在今河南省民权县东。《春秋》隐公十年(公元前713年):“宋人、蔡人、卫人伐戴。郑伯伐取之。”
姓,如戴汝虎。
带:
(象形。小篆字形,上面表示束在腰间的一根带 子和用带的两端打成的结。下面象垂下的须 子,有装饰作用。本义:大带,束衣的腰带)
同本义
带,绅也。上象系佩之形。佩必有巾,从重巾。――《说文》
不说带。――《仪礼·士虞礼记》
之子无带。――《诗·卫风·有狐》
带裳幅舄。――《左传·桓公二年》
王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世说新语·文学》
子墨子解带围城。――《墨子·公输》
又如:带冕(大带和冠冕);带围(腰围,腰带);带钩(皮革腰带上的金属钩。形状一端曲直,另一端为圆钮以承钩。有动物形的,也有铸花纹的)。
戴的应用
戴帽子。戴眼镜。戴红领巾。戴手套。戴罪立功。爱戴。
带的应用
皮带。鞋带儿。传送带。车带。带行李。带干粮。你出去请把门带上。他这样一来带得大家都勤快了。孙子是奶奶带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