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盐历史悠久,是手工技艺中较为特别的一种,它与一般的非物质文化存在形态不同,精神追求的成分较少,而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即饮食密切相关。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这与酿酒技艺的情况类似。
盐以海水为基本原料,并利用近海滩涂出现的白色之泥(咸泥)或灰土(泥),结合日光和风力蒸发,通过淋、泼等方法制成盐卤(鲜卤),再通过火煎或日晒、风能等方式结晶,制成粗细不同的成品盐。整个生产过程有10余道工序,主要包括(以晒灰制卤和煎灶、坦晒为例):。
1、开辟滩场工序:
近海筑塘御潮,建水闸,纳潮排淡;开沟筑塍为界,成方块滩场,环场沟渠贮海水(另同时挖若干潭贮潮)
2、制灰土工序:
先用削刀削松滩场泥,以碌扒碌碎泥块,再用竹竿揽泥成细,形如灰状。挑潭中海水,用木瓢洒泼匀透,使泥(灰)吸收水中盐分,日中再泼再晒,至日落,以削刀将泥(灰)集聚,用木板夹成长堤状,以防夜雨。次日天晴,仍翻扒推平,以碌扒扒松,方法如前。一般盛夏二日至三日,秋冬四日,泥(灰)中已饱含盐分。
3、制卤工序:
在滩场中心便利位置筑土圈如柜,长八尺,阔6尺,高2尺,深3尺,称灰溜。在溜旁开一井,深8尺(或用缸以承溜),溜底用短木数段平铺,木上再铺细竹数十根,覆以柴灰,然后填所晒场泥(灰)入溜中,用足踏实,再以稻草覆灰,挑潭中海水泼草灰上,使缓缓潜渗入井中,即成咸卤(鲜卤),可上灶煎盐。测卤咸度用石莲沉浮而定。后改为用柴灰平铺盐田,引海水入盐田,吸取其咸分。灰晒干后扫成堆,如是重复二天,灰中饱含咸分。再挑灰至漏碗,灌海水至漏底,即成鲜卤。
4、结晶工序:
①煎法:设泥灶,用铁盘或篾盘、铁锅(大锅二具,中锅一具),置其上,注卤水入内加热,将皂角末和半糠搅沸卤中,顷刻成盐。2坦晒:择盐田适中地段,围成方格(每格50~100平方米不等)。格内土压实,铺上碎缸片,中分数格,将鲜卤注入坦格中,利用阳光与风力,使卤浓缩结晶成盐。
晒盐的主要器具和设施:
(1) 灰场(土)制作: 削刀、扒碌、竹竿、木瓢、勾担、畚箕、夹板、翻扒、笤帚。
(2) 制卤器具: 灰溜、井(或缸)、短木、细竹、竹管、柴灰、稻草、木勺、石莲。
(3) 煎灶或坦晒: 煎法,草舍、铁盘、篾盘、皂角未、米糠、铁锅(大二具,中锅一具)、木桶、薪。坦晒,坦格铺缸片(每格50~100平方米不等)、盛卤木桶、笤帚、箩筐、箩杠、仓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