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七月二十七习俗(七月七的习俗有哪些)

七月二十七习俗(七月七的习俗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4-03-13 18:41:43

七月二十七习俗

一、七月廿七是“三七”之日

七月祭祖与清明节不同,因为季节的原因,清明节位于春季,春季为少阳。阳气开始上升,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所以清明节祭祖是人们带着祭品去祖先的居住之所去祭拜。而七月祭祖正好相反,因为七月在秋季,秋季为少阴。

立秋之后,阴气开始上升,所以祖先借着季节的属性回家与子孙团聚,因此清明节是人们主动去祭拜,七月是祖先回家,人们被动祭拜的日子。俗话说:“七上八下”,就是因为七代表着阴气上升,从地下升到了地上,所以七有复生之意,寓意着祖先回家。

因此七月的“逢七”之日都是祖先回家的高峰时期,比如人们常说的“七月半”,就是七月十四,因为十四乃是“二七”之日,属于“暗七”。而七月二十七是七月的三个“明七”之一,到了七月三十关地门,所以七月二十七是祖先回家的最后一波高峰期,也就是阴气快速上升的时期。

二、七月廿七是废日

在干支历中,每一个月都有三个最重要的日子,那就是“重日”。比如午月的午日,申月的申日等,这些日子代表着一个月的主要力量,特别是中旬的“重日”。除了重日之外,每个季节都有两个废日,所谓“废日”的意思就是五行的力量废了,没用了。

在一年之中,春季属木,夏季属火,秋季属金,冬季属水。那么木与金的关系就是相互牵制,金可以砍伐木头,但是金在砍伐木头的时候,同样也会被消耗。比如人们用斧头砍木头的时候,还要时不时地把斧头磨一磨,要不然就砍不动了。

而水与火的关系也是一样,水可以灭火,但火同样也可以把水烧干。这种关系放到季节之中,就形成了四个废日。也就是:金到春季就废了,木到秋季就废了,水到夏季就废了,火到冬季就废了。

那么天干和地支组合的方法就是同属性相配,也就是说“木火金水”各有两个纯日,也就是天干和地支五行相同之日,分别为:甲寅、乙卯为纯木,庚申、辛酉为纯金,壬子、癸亥为纯水,丙午、丁巳为纯火。

春季属木,金到春季就废了,因此春季的庚申日和辛酉日就为废日;夏季属火,水到夏季就废了,因此夏季的壬子日和癸亥日就为废日;秋季属金,木到秋季就废了,因此秋季的甲寅日和乙卯日就为废日;冬季属水,火到冬季就废了,因此冬季的丙午日和丁巳日就为废日。

所以春季庚申辛酉,夏季壬子癸亥, 秋季甲寅乙卯,冬季丙午丁巳,就是“四废日”。比如今年的七月二十七为甲寅日,也就是秋季的废日。金可以砍木头,但甲寅为纯木,代表着木气很强,就像是斧头把大树砍断了,但斧头同样也砍坏了,所以废日就代表着五行之气废了,都没有了。

顺不顺,且看七月廿七

首先七月二十七是七月的第三个“明七”之日,也就是阴气上升最快的时候,阴气也就是秋季的凉气,凉气也就是金气。那么地下的凉气快速上升,就容易形成降雨天气。然而那天是秋季的废日,也就是纯木日,会两两抵消,但金气抵消不完。

所谓废日,代表着当天的五行无力很浑浊,就像一团乱麻一样混在一起,也就是金不金、火不火、木不木、水不水,但金气稍微强那么一丁点,这就意味着当天以阴天为主,或者有小雨,也就是晴不晴,阴不阴,无木无金,无火无水,应该说有那么一点水,因为是“明七”。

所以七月二十七那天以阴天为主,或许还能下一点雨水,这就是比较正常了。如果那天晴空万里或者暴雨连天,就意味着当地的年景不顺。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