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县古城墙,始建于北宋年间(1068—1077年),明清时曾多次修葺,已历经900多年,是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宋代古城墙。
寿春古城为什么能成功地躲避洪水?它的设计巧妙有三处:
1、城墙的石岸
寿县的古城墙在壁脚处加筑了一周高3米、宽8米石头堤岸。
护城石堤为整个城墙增加了一道坚固的防线,顶住了洪水对城墙根基的直接冲击 。
2、城门的设计
瓮城是保护城门的一个小城。在古代即便敌军攻破第一道瓮城的城门,还面临第二道城门。瓮城上的士兵还能射杀进入瓮城的敌人。
在2003年的洪水中,瓮城起了防洪的第一道作用。即便有少量的水能进入瓮城,也能防涝排。
瓮城门和城门相互错开对于防洪也是绝妙之笔。因为一旦瓮城门溃决,汹涌的洪水以超常速度冲击的是对面足够坚固的城墙,由于城门错开,极大地削弱了洪水对二道门的冲击作用。
特别是北瓮城门朝西、西瓮城门朝北,避免了洪水对瓮城门的直接冲击。
3、月坝
城里又是怎样解决饮用水和排水问题的呢?
城内四角处设置内城河的蓄水塘,解决居民用水排水的问题。
当雨天城里雨水过多,容易形成内涝,则通过涵洞排到城外。
针对外面的洪水倒灌情况,还设计了月坝。
当城外的水位低于城内,涵洞的木塞子是打开的,水就排到了城外。
当城外洪水高于城内的水位,涵洞的木塞子就堵住了涵洞,防止洪水的倒灌。
月坝从整体上保护涵闸,使之与外隔离,避免了内河积水的淹没,可以随时进坝启闭闸门,控流自如。
寿县古城设有东、西月坝,分别荣膺了“崇墉障流”“金汤巩固”的誉称。
排水涵洞和月坝的设计,成功解决了城内排水的问题,实现了防和排水的自动化。
涵洞能控制城内积水的排出,而不让城墙外的围城大水进入城内,就是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也不得不佩服古代建筑者其设计的高明。
这座拥有近千年历史的古城墙,近百年来3次保护着老百姓免遭洪水之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