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很高兴为你回答这个问题
根据东北资源及气候特点,系统研究了姬松茸生物学特性、栽培条件、管理技术,进行了适应性驯化栽培和出菇试验,初步获得成功。
1、生物学特性 姬松茸属中温偏高菌类。菌丝生长10—37℃,适温25—27℃。最适pH6.5—7.5,以料水比1.0—1.4为宜,最适碳源为蔗糖,其浓度为7%,硫酸铵为最适宜的氮源,其浓度为0.3%,子实体发育温度为20—26℃,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子实体生长阶段需少量的散射光。
2、栽培季节安排 根据姬松茸生物学特性,在北方地区自然气候条件下,应因地制宜做好春、夏、秋栽培季节安排,具体可参考表1进行。
表:姬松茸春、夏、秋三季栽培安排(月/日)
栽培程序 春菇栽培 夏菇栽培 秋菇栽培
母种复壮 12 2(当年) 6
原种生产 1月(当年) 3/7
原辅料贮备 2/中下旬 4/中下旬 7/中下旬
栽培种生产 2/4/8
栽培料堆制 3(温室内) 5/8
栽培场所选择 3/中下旬(温室内) 5/中下旬(室内) 8/中下旬
栽培方式选择 3/下旬 5/下旬(室内) 8/下旬
上床装箱栽培 4/上旬 6/上旬(室内) 9/上旬(温室内)
栽培管理 4/中旬—6/中旬 6/中旬—8/中旬 9/中旬—11/下旬
采收干制 5/上旬—6/下旬 7/上旬—8/下旬 9/下旬—12/上旬(温室内)
3、栽培场地选择 北方地区气候干燥,冬季寒冷,宜采用室内、温室、塑料棚栽培姬松茸。栽培场地要具备通风、遮光、保湿、冬暖夏凉的条件,远离养鸡场、养猪场、垃圾场等,有干净的水源,排水方便。室内多采用床栽、箱栽,畦床要南北走向,便于通风,光线均匀。温室和棚内多采用床栽。
4、建堆发酵 栽培料配方:干稻草64.2%,干牛粪23%,麸皮7%,磷酸二氢钾0.75%,尿素0.5%,过磷酸钙0.5%,石膏粉0.5%,石灰1.5%,碳酸钙2%。牲畜粪风干、捣碎、过筛,干稻草切成3cm左右长浸泡过夜,将稻草沥干以后按配方拌匀。无机盐先和麸皮拌合,再和牛粪拌匀。于播种前30天进行堆料发酵,在水泥地放上几根长木或竹棍,其上铺20cm厚1.0—1.5m宽经预湿的稻草,踩实后铺一层牛粪、麸皮和无机盐的拌合料,以盖满稻草为度,以此类推往上堆,最上一层是畜粪,堆高1.0—2.0m,覆膜防雨淋。在料堆内每隔1m预埋一根圆段木,堆好料后拔掉让其通气。6—7天后料温升到60℃时进行第1次翻堆,复堆后隔6—7天进行第2次翻堆,再隔5—6天进行第3次翻堆,又隔4—5天进行最后一次翻堆,堆料期25—30天。
5、铺料播种 播种前先用澄清石灰水调节栽培料含水分为65%左右、pH7.2—7.5。用硫磺按15g/立方米的用量进行熏蒸消毒菇房(棚),用石灰水对床面或木箱进行消毒、敌敌畏杀虫。发酵料趁热进入温室(室内),让其自然降温,并将其抖松,铺料以13.5kg/平方米为宜(15—20cm厚),当料温降到25℃时,按两层(中间、表面)散播菌种,菌种用量为6%。播种后10—15天,菌丝蔓延到栽培料2/3深度时应立即覆土,先覆一层直径1cm大小的土块,厚2cm,土块湿度60%—65%。待见到菌丝穿出土块缝时,再覆一层直径0.5cm大小的土粒,厚1—2cm,同样喷水保湿。
6、出菇管理 在适宜的条件下,从播种到出菇只需30—35天。每潮菇结束后有15—20天的养菌时间,而后便是第2潮菇开始。一般每个季节都有2—3潮的菇,生物学效率可达40%—60%左右。菇的产量除了受养料条件,还受到环境温度和湿度条件的影响,为此要适时的调整菇房的温、湿度,湿度的控制只靠人工的补充水分,室内的湿度保持85%—95%。
一般播种菌丝发菌30天,就会形成菇蕾,子实体长至黄豆大小时,应加大喷水量,促使正常出菇。在床面上长出大量的小菇时,料温应保持在27℃,出菇最适温度为20—27℃,气候闷热,气温偏高,会出现小菇死亡。同时要掌握好土的湿度,土的湿度偏高或偏低、通风不良同样会烂小菇,所以在这个阶段的重点是保温、保湿和通风。
7、病虫害防治 姬松茸主要病害有绿霉菌、脉孢霉菌,常在覆土后发生,可用施保克2,000倍液,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5—7天喷1次,连续2—3次,效果很好。害虫有兰氏布伦螨、钜拟矮螨、大蚤蝇、黑蚤蝇等,可用虫螨克乳油1,000倍液,或克螨特2,000倍液,中午气温高,螨虫活动频繁时,对菇床喷杀,或用绿氰菊酯2,000倍液,喷洒菌床土壤及棚内走道,每隔8—10天喷1次,连续2—3次。
以上就是北方种植姬松茸的关键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