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构成要素
从宏观角度看,教育活动由教育主体、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环境、教育途径六个要素构成;从微观角度看,教育活动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四个要素构成。
(1)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教"的主体。主要体现在:教育者是社会文化和价值取向的传播者;是科学知识和社会文明的传播者;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对教育活动的展开起领导作用;是学生学习发展的指导者;是一个具有自我提高能力的学习者。
(2)受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学"的主体。其主体性体现在:受教育者是学校存在的主体;是学校职能部门及其管理的中心;是学校和教师评价的主体;是教育任务完成的主体。此外,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还体现在,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制约着教师的教,受教育者的独立性、选择性、需要性、创造性和他们个人的兴趣、爱好、主观能动性等这些主体性特征也制约着教师的教学活动。
(3)教育内容是师生共同认识的客体。
教育内容是基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文化技术发展水平之上,学校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习惯和行为的总和,教育内容在学校中的具体表现形式是课程标准和教科书。首先,教育内容是联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中介。其次,最佳的教育内容是目的性与对象性的统一。教育内容内在地包括教育目标。因为教育目标是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也是衡量教育活动效果的标准,是教育内容传授的出发点和归宿。
(4)教育手段是教育活动的基本条件
教育手段是指教育者将教育内容作用于受教育者所借助的各种形式与条件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手段、精神手段等。物质手段主要是进行教育时所需要的一切物质条件,可分为教育的活动场所与设施、教育媒体及教育辅助手段三大类。精神手段包括教育方法、教育途径。教育方法包括教育者的教法和受教育者的学法两个方法。就教育者的教法而言有语言的方法、直观的方法与实践的方法;就受教育者的学法而言有发现式和接受式两大类。
教育的起源
一、神话起源说——最古老的观点
代表人物:所有宗教
观点:教育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创造的,教育体现神或上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与神或顺从于天。
评价:这种观点是根本错误的,是非科学的。
二、生物起源说——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学说
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勒图尔偌与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
主要观点是:
1、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
2、人类社会教育的产生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
3、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于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评价: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学史上个正式提出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也是较早地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提出来的学说,它看到了人类教育与其它动物类似行为之间的相似性,这是一巨大的进步,标志着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
但是,该学说也存在一个根本的错误,它没能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类教育行为之间的差别区别开来,因而也没能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三、心理起源说
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
主要观点是:原始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生活的模仿。
评价:表面上看,这种观点不同于生物起源说,但是仔细考虑,却也离生物起源说不远,因为如果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无意识的模仿”的话,那么这种“无意识的模仿”就肯定不是获得性的,而是遗传性的,是先天的而不是后天的,也就是说,是本能的,而不是文化的和社会的。
只不过,这种本能是人类的类本能,而不是动物的类本能,这是心理起源说比生物起源说进步的地方。
四、劳动起源说——最科学
主要代表人物是苏联的教育家米丁斯基、凯洛夫
主要观点是:
1、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活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
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
3、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和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
4、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和积淀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
5、教育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而不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范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形态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改变了,教育形态也必须发生改变。
评价:总的来说,劳动起源说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与辩证法,从而为科学、合理地揭示教育起源问题奠定了基础,但是,关于教育起源的确切提法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五、需要起源说
代表人物:杨贤江
观点:教育起源于社会生活实际的多方面的需要。
六、交往起源说
代表人物:叶澜
观点:教育的形态只能是起源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