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认知表征理论
表征或表征系统是人们知觉和认识世界的一套规则,相当于布鲁纳所说的认知结构。他认为,在人力智慧生长期间,经历了三种表征系统的阶段:
1. 动作性表征
又称表演式再现表象,婴幼儿时期(一—二岁),大致相当于皮亚杰的感知运动阶段, 儿童通过动作作用于事物来学习和再现它们,以后通过动作对付世界。
2. 映像性表征
相当于前运算阶段的早期,三到七岁的儿童开始在头脑中利用视觉和听觉的表现或映像代表外界事物,去表现它们的世界中所发生的事件。这些表象对于所知觉的事物, 很像照片与现实。
3. 符号性表征
又称象征性再现表象,大约从六七岁开始,这时的儿童通过符号再现他们的世界, 这些符号最重要的就是语言。
在这三种表征系统的发展中,语言是很重要的,因为当一个人达到第三阶段时,并不意味着认知发展就停止了,它只是意味着这个人具备了进一步理解世界所需要的基本工具。
布鲁纳反对以强化为主的程序教学。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二)认知结构理论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包括:认知学习观、发现学习和结构教学观三个主要方面。学习是形成认知结构;发现学习是在这一学习本质的理解上,谈的是学习的过程和方式,即应遵循发现学习的方式以达到学习的实质;在谈了学生学习的本质与学习方式之后,再谈教师应该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进行教学,而符合这一规律的教学方法就是结构教学观。
1. 认知学习观
(1) 学习具有以下三个性质
第一,主动性。学习是学生主动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不是被动接受。第二,建构性。学习是要让获得的新知识同主体已有的知识结构发生联系。第三,发现性。学生要通过“发现”的方式进行学习。
(2) 学习的实质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
布鲁纳认为,个体并不是像行为主义所主张的那样遇到一个新刺激就做出反应
(S-R),而是经过头脑内部的认知(如分类)之后才做出反应(S-O-R),人们如果要超越直接的感觉材料,那么所涉及的不仅是把感觉输入归入某一类别,并根据这一类别进行推理,而且还要根据其他相关的类别进行推理,这些相关的类别构成了编码系统,所谓编码系统,就是一组相互关联的、非具体性的类别。这种编码系统就是认知结构。
(3) 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布鲁纳认为,学习任何一门学科包含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评价。学习的目的是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而良好认知结构的建构常需要经过获得、转化、评价三个过程。
2. 结构教学观
(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学科的基本结构主要指学科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态度和基本方法。必要性:因为懂得基本原理使学科更容易理解,其他特殊课题就能解决好;利于记忆的保持,知识的获得,如果没有完满的结构把它联系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领会基本原理和观念,是通向适当的训练迁移的大道;对教材结构和基本原理的理解,能够缩小高级知识和初级知识之间的间隙。所以他认为任何学科的基础都可以用某种形式交给任何年龄的任何人。
(2) 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布鲁纳认为,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怎样相互联系的。在学科教学中,务必使学生理解该门学科的基本结构,帮助学生了解那些看来似乎是无关的新的事实是相互有关的, 而且与他已有的知识相关。有四个基本原则:
① 动机原则:布鲁纳认为几乎所有学生都具有内在的学习愿望,内部动机是维持学习的基本动力。学生内在动机又分为好奇内驱力(求知欲)、胜任内驱力(成功欲望)、互惠内驱力(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共处的需要),三者都应是持久的。
② 结构原则:他认为任何知识结构都是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征形式来呈现,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背景和学科性质选择 最 好的呈现方式。
③ 程序原则:通常每门学科都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程序,要根据过去所学的知识、智力发展的阶段、材料的性质以及个别差异等采取学习者适用的具体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