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北京大栅栏到底叫什么(北京为什么叫大栅栏而不是大栅栏)

北京大栅栏到底叫什么(北京为什么叫大栅栏而不是大栅栏)

更新时间:2024-01-02 05:34:22

北京大栅栏到底叫什么

大栅栏街原称廊房四条,拼音读作:da shi lan。已有近600年的历史。大栅栏处在古老北京中心地段,是南中轴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就是一个繁华的商业区。

据清代《钦定令典事例》中记载,雍正七年批准的外城栅栏440座,乾隆十八年批准的内城栅栏1919座,皇城内栏196座。大栅栏原是廊房四条,因为这条胡同的栅栏制作出色,保留长久,而且又大一些,而逐渐为京城所瞩目,所以,大栅栏就成为这条胡同的名称了。老北京有句顺口溜叫“看玩意上天桥,买东西到大栅栏。”“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说的都是早年间大栅栏的地位和繁华景象。

大栅栏的设置在明代就有了,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就下令在北京城内大街曲巷设立栅栏,并派士兵把守,以防盗贼。到了清代,这里已成为主要的商业中心,因为买卖多,为了能够有效地防止盗贼,栅栏建得比其他地方都大,也都好看,所以才叫“大栅栏”。

明张竹坡《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中并未收载“大栅栏”这个地名,在前门外路西只有廊房头条、廊房二条、廊房三条和廊房四条,其中的廊房四条就位于大栅栏的位置。而所谓的“廊房”指的就是用于临街经营的店面房。写于明末清初的《春明梦余录》一书中提到了“大栅栏”。由此可见,在明朝大栅栏所在的位置就已经是一处商贾云集的繁华商业区了。明弘治元年,为治理京师社会治安,在北京各条街巷门口,设置了木质栅栏,栅栏由所在地点居民出资修建,从此以后直到清朝末年在北京的街道上共修建了1700多座栅栏。其中廊房四条的栅栏由商贾出资,格外的大,因而被称为大栅栏,久而久之大栅栏就取代廊坊四条成为这条街道的正式名称。光绪二十五年大栅栏发生火灾,木质栅栏被烧毁,从此以后大栅栏只存其名,直到2000年北京市政府又在大栅栏街口修建了铁艺栅栏,真正的栅栏才又回到大栅栏。

发展历史

辽代(916年—1125年),在幽州城东北郊建延寿寺,这一带即出现了延寿寺街的地名 。

金天德三年(1151年),将辽代幽州城向东、南两面各扩展三里,称为金中都。

元代(1271年—1368年),在金中都的东北建新城“元大都”。延寿寺一带正好处于元大都与金中都相交的位置,很多居民在旧城与新城之间不断来往,以使这一带走出多条斜路,并逐步增建铺面民宅,形成了斜街格局,其中主要包括铁树斜街(李铁拐街),樱桃斜街、杨梅竹斜街、棕树斜街等 。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重建北京城,延寿寺一带位于北京内城正阳门外。同年,延寿寺一带建成廊坊四条 。

明弘治元年(1488年),为防盗贼,廊坊四条巷口设立木质栅栏,因这里的栅栏由商贾出资,比其他胡同的都要大,因此被人们称为“大栅栏” 。

清代,满人入关以后,北京内城不允许汉人居住,大量汉人被迫迁居外城,其中大量富商迁至大栅栏街区居住,使得大栅栏商业气息浓厚 。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大栅栏发生火灾,木质栅栏被烧毁 。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六月,义和团进入北京,因对洋人不满,义和团放火焚烧了专卖洋货的老德记药房,老德记药房开在大栅栏街区的一条街上,这把火从老德记药房烧起,蔓延了整片大栅栏街区,大栅栏街区再次被焚烧 。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时任北京警察总监朱启钤在大栅栏街推行单行道制 。

2000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大栅栏街口修建了铁艺栅栏 。

2008年7月30日,大栅栏街区修缮完毕,重新对外开放。

2011年,大栅栏历史文化街区更新计划启动 。

2017年1月,大栅栏历史文化街区内北京坊建筑群建成开放 。同年,大栅栏历史文化街区珠粮街区进行整体保护性修缮 。

2020年6月,大栅栏历史文化街区内拆除900余平方米的违章建筑,提升街区整体风貌 。同年10月26日,大栅栏观音寺片区老城更新计划退租工作启动 。

区别改造



3

大栅栏

500年大栅栏古装重张43家老铺“区别改造”,“看玩意上天桥,买东西到大栅栏”大栅栏有着许多闻名国内外的老字号:同仁堂、瑞蚨祥、张一元、六必居等等。在“老北京”中间曾经流传着这样一个购物口诀:买鞋内联升,买帽马聚源,买布瑞蚨祥,买表亨得利,买茶张一元,买咸菜要去六必居,买点心还得正明斋,立体电影只有大观楼,针头线脑最好长和厚……昨天,宣武区政府宣布,有着近500年历史的大栅栏商业街完成了近年来规模最大改造,正式重新迎客,8家老字号在此重开张。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种种原因,大栅栏商业街日渐失去原有的繁荣景象。为了恢复历史风貌,宣武区政府正式启动了大栅栏商业街的整体改造工程,规划投入资金9300万元。通过改造,大栅栏步行街最大限度地还原和展现大栅栏独有的传统商业特色,区域中的历史风貌将得到保护和延续。

改造仿古

500年大栅栏昨重张开市老字号纷纷“内部升级”,在北京前门大街西侧有条266米长的胡同。若提起它最初的名字——廊房四条,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提起它后来的名字——大栅栏,却几乎无人不晓。[5]这里原本密密麻麻地分布着60多家商铺,很多是百年老字号,有着响当当的名头。老北京有句俗语形容这里: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历经2个月大规模修缮改造、有着近500年历史的大栅栏商业街重张迎客。改建后的商业街完全仿建民国初年风格,店铺、牌匾和街道透着浓浓的京味。

如今,改造后的街面让所有人都快认不出来了。从煤市街的西口进入,走到东口与珠宝市街相接。这条266米长、崭新的大栅栏商业街,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变宽了。整齐清雅的青砖路面代替了坑洼的条石路面,中间设有盲道,号称“天罗地网”的电线电缆全都消失了,采用仿古建筑风格修建的门脸让人耳目一新,过去拥挤的街道和门面也变得宽敞亮堂了。惟一能让人感觉到旧大栅栏气息的只剩下那一个个黑底金字的老字号牌匾:瑞蚨祥、马聚源、张一元、内联升、狗不理、同仁堂……感觉还是那般熟悉。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