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敕勒川全文解析(敕勒川翻译及赏析)

敕勒川全文解析(敕勒川翻译及赏析)

更新时间:2024-01-21 09:56:57

敕勒川全文解析

   《敕勒川》解析:

全歌仅37字,脍炙人口,青春永驻,这跟它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功也分不开。

      首先,动静相谐,粗细互补。前面写静景,大笔触勾勒,大色块涂抹,犹如油画画面,粗犷有力而又宁静深邃。“风吹草低见牛羊”,似吹皱一池春水,“吹”、“低”、“见”三字工笔细描,境界跳出,象电影复迭镜头,有层次地使无边无际、富饶丰盛的大草原飞动起来。令人叹为观止。

        其次,虚实相生,情景相依。作者实写草原风光,虚写身在其中、引吭高歌的牧民。实写包孕丰富,虚写含蓄隽永,皆耐人寻味。再说,歌手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对养育自己的故乡满怀深情,对自己的民族充满自信,所以看似平静的写景中包含炽热的感情,欢乐,赞赏、愉快、幸福、自豪……纷至沓来。情缘景生、景因情美,它在我国古代民歌中是独具风采的。    

          再次,风格质朴自然、豪放刚健。由于各种原因,敕勒族的民族性格与南方不同。他们占朴质直,据《北史·高车传》:“其畜产自有记载,虽阑纵在野,终无妄取。”“质直,勇健过人。”他们豪放乐观,爱好自由,虽处于艰苦的自然条件下,却能歌善舞,开朗达观。“男女无大小,皆集会。平吉之人,则歌舞作乐。”对北魏王朝的苛求,“不任役使”,有“寇难,翕然相依”,坚决反抗。他们团结一心在冰天雪地中建设出美丽的家乡。这些民族气质给这首民歌烙下了印记。

      全诗朴实无华,不事雕琢,写浩渺蓝天则自然想到“穹庐”,写草原美景,则自然想到“牛羊”、牧“草”,浑然天成,和谐自如。抒情则直抒胸臆,一气贯注,雄浑奔放。所以南宋王灼在《碧鸡浸志》中赞扬它“能发自然之妙”; 清代沈德潜称颂它“莽莽而来,自然高古,汉人遗响也。”可见文艺创作保持民族作风与民族气派多么重要。还应一提的是,译者对牧民的生活与精神世界都很熟悉,译文既尊重原意,又做到文字简朴,线条明朗,色彩鲜艳,声音响亮,“下”、“野” (ya),“苍”、“茫”、“羊”押韵,十分成功。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