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是书圣王羲之的著名作品,被后人尊为“天下行书第一”。以至于后人多是赞叹书生飘若惊龙的玄妙笔法,而忽略了文章本身也同样引人入胜,出手不凡。金圣叹在《天下才子必读书》评价:“此文一意反复生死之事甚疾,现前好景可念,更不许顺口说有妙理妙语,真古今第一情种也。
《兰亭集序》,又题为《临河序》、《禊帖》、等。晋穆帝永和九年农历三月初三,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名流高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会聚兰亭,赋诗饮酒。王羲之把大家的诗作文章编辑成一本文集,并作序一篇,记述当天之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
在魏晋时期,玄学颇得文人墨客的青睐,特别崇尚老庄,喜好清谈,文人多以庄子的“齐物论”为口实,说话处事洒脱豪旷。王羲之虽出身东晋的名门望族,但世界观和人生观与当时的潮流有所区别,他曾说“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是对生命价值的肯定。
文章开篇点名聚会的盛况,说明聚会的时间、地点和与会人物,描写当时当地的自然环境,瞄景绘物,动静结合,自然中不失天真情趣,淡雅中蕴涵清新自然。随后笔锋一转,由上文中欣赏景色的愉快联想到人生短暂,“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当人们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时都会很快乐,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不可避免的会由乐生忧,让人感慨不已。这才是人生的大问题所在。面对这个问题,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自己的亲身感受得出不要沉溺于老庄的论调,那些是虚诞和妄作,应该保持着对生命的的热爱和乐观,对美好的执着和向往,这个问题也值得后人的深思。
文章清新朴实、没有可以堆砌辞藻,语言清新自然却又引人深思。句式对仗整齐而不拘泥于骈文,在散句中参以偶句,音律和谐。文章言之有物,有感而发,与当时华而不实的文风形成鲜明的对比。
所以《古文观止》中评价此文:“通篇着眼在死生二字。只为当时士大夫务清谈,鲜实效。一死生而齐彭疡,无经济大略,故触景兴怀,俯仰若有余病。但逸少旷达人,故虽苍凉感叹之中,自有无穷逸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