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玉之“形”不可仿的特征
第一:古玉的惊裂纹不可仿
俗话说:十玉九裂。古玉、高古玉往往多带有各种裂纹,虽然通过现代技术手段能够模仿制造冰裂纹、火劫纹;但是,无论多高手段都无法仿造惊裂纹。
惊裂纹是古玉突然受到外力撞击而产生的裂纹,往往是单一方向,沿着玉质解理的纹路开裂,十分显眼的裂纹,甚至可以在古玉表面看到缝隙,甚至一不小心可能会沿惊裂纹把器物毁断——所以,惊裂纹不可仿。
第二:古玉的土蚀结晶不可仿
土蚀又称土沁、土咬、蚀孔、蚀洞、蛀孔等。
蚀洞、蛀孔是出现在玉件上的许多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孔洞状结构。它们基本呈不规则的孔状,从外表看,有的孔洞单独存在,有的二个或多个孔连在一起,更甚者有成片的许多孔洞相互融合,形成蚀斑状结构蜂窝状特征。放大倍数可清楚看到蚀孔、蛀孔绝大多数表现为口小内大,口内还会套有多层小口,洞中有洞,孔中有孔,层层叠叠犹如进入熔洞一般。
第三:古玉的塌缩不可仿
因气候变化或其它因素,玉皮壳上会表现出膨胀或萎缩。膨胀的结果是出现桔皮纹、象皮纹、皮疹纹而萎缩的结果是出现缩斑、缩纹。缩斑又称烂班,烂班严重的是为古玉的老化萎缩现象。
古玉一般是从缝隙处萎缩开始,再形成线状萎缩,再导致边际等处的大面积萎缩、塌陷(缩肉)。古玉塌缩耗费时间为几百年至几千年不等——所以,古玉的塌缩不可仿。
第四:古玉的地弯(形变)不可仿
玉器在坑里钙化后,由于物理特性的改变,玉质变软,此时若再受到外力的作用,会发生弯曲,此现象叫'地弯现象'又称“地障”。
(二)古玉之“神”不可仿的特征
第一:古玉的“光气”难仿。古玉出土光华自现,盘玩之后光气莹润,宝气难仿。
第二:古玉的“熟旧”难仿。古玉因岁月地理煎熬,致使玉质疏松,观察如水乳充盈。凡未经长期入土之玉,难成此态。
第三:古玉的“皮壳”难仿。古玉的皮壳,是经过数千百年寒暑交替、水土侵蚀所形成,不同地域所出土的古玉,定然状态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