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信奉马克思主义的左翼政党——兰卡平等社会党为了区别“英属锡兰”这个名字、提高民族意识,使用了梵文中的(兰卡)一词来命名自己的祖国。
1952年,“(斯里)”也被新兴的“斯里兰卡自由党”所引用,并作为“兰卡”一词的前缀。“斯里”和“兰卡”两词合称在僧伽罗语中意为“光明灿烂之地”。
英国在二战期间国力大损,面对风起云涌的殖民地独立狂潮,最终,斯里兰卡独立势力和英国政府达成了协议。1948年,锡兰以“自治领”的身份独立,但仍留在英联邦内。
锡兰独立后,由于对国家的领导权产生分歧,僧伽罗人和泰米尔人两大族群开始了严重的内斗。在人口占多数的僧伽罗人推动下,僧伽罗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锡兰在1956年通过了自由党主导的《僧伽罗语法案》,使僧伽罗语正式取代英语成为官方语言。
1970年,以斯里兰卡自由党、兰卡平等社会党和锡兰共产党组成的政治联盟——“联合阵线”在议会中获得了压倒性胜利。鉴于当时僧伽罗人民族情绪高涨,因此在新政府推动下,斯里兰卡颁布了一部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新宪法,以取代殖民者在1946年颁布的《索尔伯里宪法》,从而正式摆脱了自治领身份。
1948-1972年间,斯里兰卡名义上是英联邦下的一个“锡兰自治领”,因此不少斯里兰卡人认为“锡兰”代表着殖民与屈辱。事实上,当斯里兰卡最早申请加入联合国时,苏联就曾以“并非完全独立国家”而予以否决。
现在新宪法为了消除殖民主义色彩,不但确立了僧伽罗人和佛教的优势地位,还特地把国名“锡兰”改为了“斯里兰卡共和国”,并以总统取代了殖民色彩浓厚的总督作为国家元首。
1972年的改名,并没有完全取代“锡兰”一词在斯里兰卡的使用,很多机构、产品仍然沿用着“锡兰”的古称。不过自2011年开始,斯里兰卡政府决定强行在政府控制的所有机构中强行推广“斯里兰卡”的用法。
很多人认为这和清除殖民主义痕迹有关,但也有不少人认为“锡兰”一词有着很深的历史意义,也为一些机构组织增添了不少历史底蕴,当地重要的特产“锡兰红茶”就是一个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