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刘恒是汉朝仁慈节俭而又很有作为的一位皇帝,在史记中也得到了司马迁很高的赞誉。
在吕后去世,吕氏被希望复兴刘氏的大臣诛杀的背景下。汉文帝刘恒作为当时刘邦最年长的儿子,大臣们商议让刘恒来做新的皇帝。
当时去做皇帝可不一定是个安逸的差事,毕竟汉文帝之前的小皇帝被大臣们以不是刘氏子孙,而是吕后找来的别人的孩子为由给杀掉了。
刘恒当时是代王。他询问身边的近臣,能否接受请他称帝的请求。
群臣的意见大多认为朝廷的大臣都是当初跟随刘邦打天下的大将,他们熟悉兵事,又多有权谋,在起事的时候他们自己恐怕和刘邦一样也不安于只做大臣,只是因为畏惧刘邦、吕太后的威势罢了。现在他们已经诛灭吕氏,血洗京城。建议刘恒不能轻信朝中大臣让他称帝的请求,坐观其变。
群臣说的其实也不无道理,但是他们的考虑有失全面。接下来中尉宋昌出场,力排众议,全面深入的分析了当时的国家大局。
宋昌直接否认了群臣的建议。从三点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第一点:
当初秦朝政治混乱,诸侯豪杰纷然起事,自认为能够得到天下的人有数以万计,然而最终登上天子之位的,是刘氏,天下豪杰已经对争夺皇帝之位不抱希望。
第二点:
刘邦分封刘氏子弟为王,封国的疆界犬牙交错相互制约,刘氏宗族的强大已经足以令天下臣服。
第三点:
汉朝创建以后,废除了秦朝严苛的政令,精简法令,施以恩惠,使人民休养生息,人们都安居乐业,汉朝已经深得民心,其统治难以动摇。
正是因为这三点,尽管吕氏执掌兵权,但是太尉周勃在军中对将士说支持刘氏的坦露左臂,支持吕氏的坦露右臂,全部将士都坦露左臂支持刘氏,而背叛吕氏,最终消灭吕氏。
当时刘氏统治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又有群臣和大部分武装力量支持。
而刘恒素有贤能仁慈的美名。所以让刘恒做皇帝是群臣的真实意图。
最后刘恒听从了宋昌的建议,奔赴长安称帝。才有了后来的文景之治的美好时代。
这件史实对我有很大的启发。当人生转折的机会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往往跟刘恒当时的处境一样,害怕得到这个机会的同时失去另一部分东西,或者面临一些风险。
我们要全面的分析环境和自身的因素,而不是片面的看待所面临的风险,这样才能做出最明智的选择,而不至于失去机会以后再后悔莫及。
面临每一个人生的重要转折都要慎之又慎,三思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