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起源之历史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相传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大权在握,并和上将军吕禄共谋夺取刘氏江山。此事最终由齐王刘囊彻底平定,平乱之后,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节日——“闹元宵”。
元宵节起源之神话
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令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于是一位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于是就有了正月十五张灯结彩的喜庆。
元宵节起源之火把节
上古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传统节日。
元宵节起源之三元说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