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纲五常:
“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五常”:“五常”实际上是“三纲”的具体化,是指“仁、义、礼、智、信”。是用于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三纲五常(纲常)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和规范,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架构。三纲五常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但最早来源于孔子。三纲五常这种名教(名份与教化)观念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即通过上定名份来教化天下,以维护社会的伦理纲常、政治等级制度,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五伦八德四维:
“五伦”:即五种人伦关系,封建社会以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为“五伦”。用“忠、孝、悌、忍、善”为“五伦”关系准则。孟子认为:“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君臣有义,朋友有信”,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的道理和行为准则。
“八德”:“孝、孝、仁、爱、信、义、和、平”。这是人应当具备的基本道德。
“四维”:即“礼、义、廉、耻”。
“四维八德”是中华民族继承了几千年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可以傲世的国粹,是中国人文精神的精髓。“三纲五常、四维五伦八德”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的道德标准和原则,是中华民族的灵魂。
三从四德:
“三从”:是“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妇女的品德、辞令、仪态、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