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视角与方法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这里我们谈到的环境创设是指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层面。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及“树要好林,人要好伴”,这都是指环境而言的。一个教育工作者,若不重视环境对人的感化魅力,那是最大的失策。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之所以有其特有的精神风貌,无疑是受环境的影响。作为幼教管理者,很多人已经看到环境教育的价值,并开始重视在园所大环境的打造和小环境的挖掘上下功夫。他们不惜投入大笔资金开展硬件建设,在不同视角的引领下对园所环境进行着“美”的创造和“美”的展示。但是在儿童的世界里,我们到底要如何打造“美”、利用“美”、传播“美”、收获“美”,却没能在环境的创设上得以充分的体现。这里,笔者仅就如何把握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视角,充分挖掘它的教育价值,从幼儿园整体大环境的打造以及个性化小环境的创设方面来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整体性大环境的打造
幼儿园公共环境包括幼儿园户外以及室内(门厅、回廊、通道、平台)等一切开放的公共区域,这些共同构成了幼儿园的整体大环境。创设良好的公共环境,形成具有综合性、整体性的大环境,无论对幼儿、家长、教师来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富有童趣色彩的幼儿园可以为幼儿创设学习和游戏的氛围、提供交流和沟通的场所、创造展示个性的空间;可以为家长提供教育方向的引领、关注幼儿成长的平台、交流沟通的空间;可以给教育者提供教育内容的展示、同伴之间教育启示的空间、拓展教育思路的途径。所以,幼儿园整体性大环境的打造应该符合以下几点原则:
第一,符合幼儿园特点的同时体现园所文化。
多数幼儿园在外观上的典型特点就是色彩鲜艳,造型独特,园内摆放着各种供幼儿游戏与玩耍的大型玩具等。但是,我们在进行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同时,一定要注重体现园所文化,展现出个性特点。幼儿园在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园所文化,也具有了代表自己园所形象的标志、特有的办园思想、标志性建筑等。这些代表园所文化的内容需要在园所环境创设的过程中重点突出。
第二,符合审美要求的同时体现教育功能性。
设计师在进行幼儿园整体环境设计时一定要考虑的一点就是美观性,力求在外观上给人以视觉冲击。在此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要在 建造一所花园式幼儿园的同时,保证其教育功能性的体现。建造幼儿园的目的是教育幼儿,服务家长。因此,在对幼儿园的整体大环境进行创设时,要时刻注意体现它的教育作用。创设的环境要美观、舒适,呈现的物品、材料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易操作,兼具安全、耐用、教育等特点,能提供给幼儿有益的经验,使幼儿可以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
个性化小环境的创设
幼儿园除了一眼望去就可看到的整体大环境外,还要有一些具有个性特点的小环境。例如,精心打造的班级环境、艺术性十足的特色教室以及设施齐全的多动能厅等。创设这些极富个性色彩的小环境时,应考虑到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从幼儿角度出发,让幼儿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体。
幼儿是环境的主人,应该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来创设幼儿园的物质环境,这样的环境对幼儿来说也更具有教育意义。例如,在班级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和幼儿进行沟通,了解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师幼共同为班级环境出谋划策。环境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环境创设时必须留有空白,让教师与幼儿大胆想象,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自己动手来进行环境互动式创设。
第二,从环境内容出发,提供更多真实的物品和材料。
这样一方面贴近幼儿的生活,可以让幼儿真正参与到环境中来,真正进行操作与游戏;另一方面也可以解放教师的头和手,减轻教师的负担。幼儿的成长是在活动中实现的,为幼儿提供交流的有效空间,也就是活动区角。活动区角一定要体现美观性、真实性、可操作性、收放便捷性、结实耐用性,保证幼儿是真操作而不是假游戏。这样才能使幼儿学习与探索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让幼儿在真实情景中学习、成长,各方面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马拉古奇曾说:“环境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环境具有教育的内涵。教育是由复杂的互动的关系所构成,也只有环境中各个元素的参与才是许多互动关系实现的决定性关键。”所以,在创设幼儿园公共环境与个性化环境中,要把握多角度教育内涵。例如,教育幼儿的角度、教育家长的角度、教育师资的角度和教育社会的角度,同时将环境教育领域特点和功能特色充分体现,使不同人群均拥有交流、体验、获得、感悟、发展的空间。这也实现了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的观点:“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让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自然的发展。”
总之,幼儿园环境创设不是表面化的装修装饰,更不是幼儿与教师完成任务的展示板,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更多的是开阔办园视角的展示,自由互动空间的塑造,科学全面教育的痕迹,适宜自然发展的活动平台。幼教管理者们,让我们用以上科学的视角来打造幼儿成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