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
赏析:上天所给与人们的禀赋叫作性,顺从天性的做法便是道,修习这种道法叫作教。
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右第一章。》
赏析:达到了中和,天和地就各在其应所处的位置,万物就繁育生长。
三、子曰:“道其不行矣夫!”——《中庸·右第五章》
赏析:孔子说:“道大概得不到推行了吧?”
四、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中庸·右第六章》
赏析:他喜欢向他人请教,而且喜欢体察浅近的话。隐藏其中不善的,宣扬其中善的。把握事物的两端,而采取不偏不倚的中道用于百姓。这就是他所以成为舜的原因吧!
五、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中庸·右第九章》
赏析:均:平治,把天下国家治理好。下国家可以治理好,官爵俸禄可以辞掉,锋利的刀刃可以踩踏,中庸却不可能做到。
六、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中庸·右第十章》
赏析:南方强还是北方强呢?或者是你心中的强呢?用宽厚温柔的态度去教育别人,不去报复那些无道的行为,这边是南方的强,君子都会选自这样做。
七、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中庸·第二十章》
赏析: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政策,都记录在书籍中,他们在世的时候,政策就能够同行。他们死去的时候,他们的政策便停息了。
八、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礼记·中庸》
赏析:如果能够遵行中庸之道,即便愚笨也一定会很明达,即便很柔弱,也会变的刚刚强。
九、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中庸·第二十章》
赏析:爱人的亲疏差别,尊贤的等级区分,是礼产生的根据。
十、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中庸·第四章》
赏析:中庸之道之所以不能阐明,我知道原因了:有才德的人认为太简单而不必阐发,无才德的人又不求甚解。这就好比人们每天都要吃喝,但却很少有人能辨知其中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