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从源头对物品进行控制
要想实现断舍离,首先需要从源头对物品进行控制。
比如在每购进一件物品时,你可以问自己:
“这件物品是我需要的吗?它适合我吗?我喜欢它吗?”
满足这三个需求才能购买,而且必须在丢掉两件物品后,才能购进一个物品,这样有利于家中物品的循环和平衡。
再比如你可以把自己想买的东西,先放在购物车里,过段时间再看看,这样能控制冲动消费。

2. 以自我为时间轴清理物品、整理内心
一般来说,房间里80%的物品与自己关联度不高,只有20%的物品才是生活的必需。
山下英子建议我们在清理物品时,应该以“必要、合适、愉快”为判断标准,考虑自身与物品的关联度,再进行取舍。
比如朋友送了你一条围巾,但它并不是你喜欢的风格,平常根本不会用,那么你就没必要留下它。
如果你的时间和精力不够,可以尝试“小步子”原则。
比如你可以花上15分钟整理床头柜,或者每天处理掉一两件不需要的物品,这样有助于断舍离微习惯的养成。
在对居所进行断舍离后,你也可以尝试运用7.5.1法对物品进行收纳。
比如衣柜、壁橱、抽屉等看不见的空间,可以放置7成的物品,橱柜等看得见的空间可以放置5成的物品;
而玄关、鞋柜、茶几等展示性的空间,只需放置1成的物品。
这种留白的艺术,能让你的家特别富有美感。
而这种收纳方法,还能运用于人际交往中。
比如夫妻、父母和孩子之间,可保持70%的交往量;
兄弟、朋友之间交往量可以在50%之间;
同事、同学、上司这种完全公开的关系,交往频率维持在10%就可以了。
保持这种适度的距离感,能让人和人之间的交往更加轻松自在。

3. 与负面情绪断舍离
俗话说:身体的病,心理的症。
当我们在工作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时,我们不能让负面情绪在心里积压,要懂得通过一定渠道释放出来。
比如你可以找好朋友倾诉,买点好吃的,美美睡上一觉,听听歌,写写日记,或者出去跑跑步。
跑步分泌出的多巴胺,能让你的坏情绪抛到九霄云外。
4. 学会拒绝他人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
一个人想要活出自身的价值,就是要懂得拒绝他人。这也是减法人生的必备准则。
比如你可以试着拒绝不想参加的饭局,不想做的事,不喜欢的人,这样你离真实的自己又更近了一步。
5. 取得家人的支持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你准备对家里的零碎杂物、破烂、衣服进行清理时,总会受到家里长辈的阻拦。
这时候建议你不要随意处置他人的东西,你可以通过收拾好自己的东西,让更好的环境带给家人美好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