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的增加导致利率上升,进而使私人投资减少,从而使国内生产总值减少的数量。
它等于政府支出产生的GDP增长数量减去因利率上升导致私人投资减少而使GDP减少的数量。
它的产生是需要条件和前提的,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会产生挤出效应,比如1931年时的大萧条时正是政府的大力支出才使得美国走出了经济危机。
这个前提是政府的支出大于收入,即财政赤字时。
2、整个经济体的可贷资金的数量取决于国民储蓄,它包括政府储蓄和私人储蓄。
政府储蓄就是政府收入减去支出,如果财政盈余,政府支出不会发生挤出效应,因为它使用的是自己的资金,它不会造成私人储蓄的资金被政府占去,这样就私人储蓄不会减少,利率不会上升,私人投资也不会减少,所以GDP增长也不会减少;反之如果财政赤字,政府支出意味着政府要占用私人储蓄的资金,那么私人投资的资金减少,利率就会上升,私人投资减少,所以GDP也会减少。
正是因为政府支出挤占了私人投资,所以这被称为挤出效应。
总之一国的总储蓄是一定的,政府占用了私人储蓄,私人投资就会减少,GDP自然减少。
3、它的逻辑是这样的:政府储蓄非正——政府支出挤占私人资金——私人资金减少——利率上升——私人投资减少——GDP减少——挤出效应产生。
4、以上分析是挤出效应的经典分析,是封闭经济,即没有外来资金的国内经济。
假如一国有大量资本净流入,那就又另当别论。
因为外来资金增加了本国可使用的资金,这时政府即使赤字也可增加投资,因为外来资金填补了它占用的私人资金。
正如美国,它的财政赤字很多,但是它仍然可以肆无忌惮地增加财政赤字,因为有不断的资金流入美国。
总之,当政府支出不挤占私人资金时,就不会发生挤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