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鄂州观音阁,又名龙蟠晓渡,位于湖北省鄂州市区北门外长江中的龙蟋矶上。与明清武昌城隔江相望,距离市中心约1公里。因浩浩长江自巴蜀至吴淞口中仅此一阁,故又被称为 “万里长江第一阁”。2006年5月25日,鄂州观音阁作为元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鄂州观音阁坐东朝西,阁长 24 米,宽10米,高 14 米,基座厚1米余,用长60、宽20、厚25厘米的条石垒成。阁身以红石青砖砌就,是典型的木框架结构亭阁式建筑,阁身正壁镌有“观音阁”三个遒劲的大字。进阁正门石碑上刻有出自清代官文手笔的“龙蟠晓渡”四字。阁内有一亭三殿二楼,总面积300多平方米,自西向东,分别是观澜亭、东方朔殿、观音殿、老君殿和纯阳楼。观音阁下如同船舷样的龙蟠矶,既减缓水势,又顺势泄流。阁与矶巧妙地融为一体,有巧夺天工之妙,更显得雄峻巍峨,气势磅礴。展现了古代工匠奇妙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据《武昌县志》记载:宋时龙蟠矶建寺,历代有兴废。元代再建龙蟠寺,又名观音阁。明代嘉靖6年(公元1527年)毁,后知县许穑卿重建,有观澜亭、寅宾楼等。清同治3年(公元1864年),大学士湖广总督官文驻节黄州,见有小岛横江而峙,上有亭台楼阁,奇而询之,为鄂州八景之一,于是去龙蟠矶,题书"龙蟠晓渡"四字,刻石嵌于寺门楣上。

20世纪30年代,民国政府重建。重建后被淹数次。直至三峡截流工程完工,处在江中的观音阁才真正幸免于难。但因年久失修,整体外观保存完好,没有明显损毁迹象,但内部破败,几近坍塌。2015年修缮后,游客可以登上龙蟠矶,近距离感受这座700多年历史的古建筑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