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种:正调定弦
古琴的定弦,在七条弦之间,最多用的是以第三弦为宫音(相当于do)。从第一弦到第七弦依次为徽、羽、宫、商、角、徵、羽。分别对应sol、la、do、re、mi、sol、la,通常叫做正调。在常见的古琴有效长为100cm~113cm时,在今天通常使用的新制琴弦的粗细,张力承受幅度条件下。在与其他乐器相配合,而且在调弦转调后也能比较便于和其他乐器相配合的条件下,把第五弦定为A。这样,"正调"七条弦的音高是CDF GAcd。因此,也可以说今天古琴正调定弦法相当于F调弦法。按中国传统音名,一弦的C大约相当于十二律中的"黄钟"。三弦的F相当于十二律中的"仲吕",所以这一定弦法传统上又叫"仲吕调"或"仲吕均"("均"读音为yun)。
第二种:紧五弦
紧五弦,是在正调定弦的基础上,把第五弦提高半音,五弦由原在正调时的A变成了B,紧了的第五弦,由原来在正调中的角音mi,变成了do。紧了五弦之后,由一弦到七弦的音之间的关系变成了re mi sol la do re mi,这一定弦的结果。
紧了的第五弦由原来的正调的A变成了作为宫音的B。变成了相当于十二律中的"无射"("射"读音为yi),所以,这一紧五弦的调也叫"无射调"或"无射均"。
在正调弦法中,三弦十徽上的泛音比五弦九徽上的泛音高半音。所以,以三弦十徽泛音为标准,将五弦提高,使五弦九徽上的泛音和它相同即可。
第三种:慢三弦
慢三弦,是在正调弦法的基础上,将第三弦降低半音,由原在正调的F变成了E。慢了的第三弦由原来正调中的宫音do,变成了新的定弦法中的角音mi。慢了三弦之后,由一弦到七弦的音之间的关系成了do re mi sol la do re,这一定弦结果,由F调变成了C调。
慢三弦之后,原正调第一弦作为"微音"sol的C,变成了新弦法的宫音do。C大约相当于十二律中的黄钟。所以这一定弦法传统上又叫"黄钟调"或"黄钟均"。
已知正调弦法中三弦十徽的泛音比五弦九徽的泛音高半音。所心慢三弦时将三弦十微的泛旨降到与五弦九徽的泛音柜同音高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