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城商周时,称作宛。
春秋楚设宛邑。
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初置南阳郡,郡治宛。南阳与宛城相互指代,自此开始。
春秋战国时期,宛城已成为全国八大都会之一。
秦统一六国之后,“迁不轨之民于南阳”,使六国富豪和擅长经营的商人及手工业者云集南阳,促进了南阳经济的发展,尤其冶铁业发达,成为全国冶铁中心。
西汉和东汉仍置南阳郡,郡治宛城。
东汉时,光武帝刘秀起兵南阳,成就帝业,南阳为“帝乡”,南阳城(宛城)称作“南都”。诸葛亮“躬耕于南阳”,就在南阳城西郊的卧龙岗,刘备“三顾茅庐”也在于此。
三国时期:南阳为魏国所有,隶属荆州。
晋代:南阳曾为南阳国,都宛城。 隋朝:设南阳县,县治宛城
唐朝,设南阳县,县治宛城,属邓州,归山南道管辖。
宋朝:设南阳县,属于邓州,归京西南路管辖,称武胜军。
元朝:设南阳府,府衙在宛城。属河南江北行中书省。辖五州。
明朝初年,南阳府是朱元璋第二十三子唐王朱柽的封地,永乐年间在南阳城内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唐王府。
清朝康熙年间,南阳是北京通往湖广和云贵川的交通要道,陆路驿道与水路码头相接,有“南船北马”之称。商贾云之集,工商业兴旺,南阳成了豫西南的经济中心。
民国时期:河南设十一个行政区,南阳为第六行政区,行署在南阳城。
建国后,初设南阳专署,后改南阳地区,今天为南阳市。
结论:有历史记载以来,南阳行政级别,不管从邑、郡、县、府到今天的市,如何变换,宛城(南阳城),始终是其管辖区域的经济政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