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生产关系为根据
生产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和最原始的关系,它对其他社会关系具有制约作用,对教育也有制约和定性作用。
根据生产关系所确定的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政治制度,把人类社会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等五种基本社会形态。与此相对应,将教育也分为原始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的教育、封建社会的教育、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这种划分是教育史和教育学界传统的历史分期。这种阶段划分法,基本上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社会类型理论的借用,对教育自身的特征与规定没有多少专门的考虑。
有的学者认为,这一方法虽然有助于提示教育与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对不同时代的教育作阶级分析,但却很难揭示教育这一社会现象的特殊本质和发展的内在逻辑,甚至出现贴标签等简单化、公式化的倾向。
2.以社会生产力为根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教育理论研究工作者对教育发展的历史分期问题进行了新的探讨,一些同志提出了从生产力角度来划分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的历史时期的思路。
具体而言,就是以作为生产力标志的生产工具的性质为标准,把社会划分为使用手工工具为标志的古代社会和使用机器生产为标志的现代社会。
与此相应,教育的发展,也就划分为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古代教育包括原始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的教育、封建社会的教育,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
古代教育又分为古代劳动者的教育和古代学校教育,古代学校教育可以归结为统治术的教育或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教育的本质和职能之一是它的生产性。学术界大多认为,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的划分方法,是有重大价值的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这种划分意义在于从整体角度揭示了教育发展的动力和它的社会职能,突破了教育仅为生产关系制约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