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业措施。(1)轮作倒茬,前三种病害均由病菌引起,轮作倒茬可减少菌量,降低发病程度。可与甘薯、棉花、绿肥、大蒜、油菜等非禾本科作物轮作,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水旱轮作效果更佳。(2)深翻土地,减少土表层菌源量。(3)对于小麦全蚀病可采取增施磷肥和适当晚播措施。增施磷肥有利于鞭毛秆菌的繁殖,鞭毛秆菌对小麦全蚀病菌有拮抗作用,从而减轻病害发生。小麦早播全蚀病重,晚播病轻。小麦全蚀病侵染小麦的适宜土温为12℃~20℃,播种期推迟,土壤温度下降,缩短了病菌侵染期,从而减轻了病害。
2、药剂防治。可用于防治前三种小麦白穗病的化学药剂有多种,一般来讲用于防治真菌病害的农药多数有效。常用的农药及用量:25%羟锈宁粉剂、15%粉锈宁、2%立克莠、50%扑海因、50%福美双和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等,用药量为种子量的0.2%左右,先用适量水稀释再均匀喷在种子上,晾干后播种。注意粉锈宁拌种对种子出苗有一定影响,一定要掌握好用药量,同时加大10%左右的播种量。
3、赤霉病的防治
1)、深耕灭茬。深耕灭茬是减少菌原的重要途径。
2)、追肥不能过晚。追肥晚容易造成贪青晚熟,延长了病菌侵染的时间和增加了侵染机会,另外造成无效分蘖多,加重流行。
3)、抗耐避病品种是重要的防治措施。尽管没有抗病品种,但品种间还是存在很大差异的,特别要选择抗扩展的品种。除了抗性外,选择品种还要考虑如下原则:①适当株高,②抽穗一致,③穗层整齐,④花药残留时间短,⑤灌浆速度快。
4)、药剂防治是赤霉病防治的关键。由于气候条件不同,麦株抽穗扬花时期和快慢亦有不同,故施药日期、次数要根据当地气候变化和小麦生育期变化而灵活掌握。施药的时间原则:当抽穗期间天晴、温度高,麦子边抽穗边扬花,在始花期(扬花10~20%)施药最好。抽穗期低温、日照少,麦子先抽穗后扬花,在始花期(10%扬花)用药。抽穗期遇到连阴雨,应在齐穗期用药。要抓住下雨间隙时机进行用药。每亩40%多菌灵胶悬剂120克, 80%的可湿粉剂100克,70%甲基硫菌灵可湿粉有效成份70克都可用于赤霉病防治。
二、地下害虫
主要是金针虫。随生产水平的提高、耕作制度的改变、畜牧养殖的不断扩大,金针虫地下害虫数量逐年上升,发生危害程度逐年加重,造成死苗、白穗。
三、低温冻害
小麦3月至 4月间受低温冻害的影响,早播麦田冻害较重:受害株大分蘖、生长点冻死,或整穗、部分小穗不完全发育,形不成子粒。
四、药害
部分麦田使用劣质除草剂或除草剂使用较晚,个别农户在小麦拔节后仍使用2,4—D丁酯除草剂,有的小麦已抽穗仍在使用除草剂,且因草大,盲目加大除草剂的使用剂量,导致小麦不抽穗或小穗不育早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