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教知识与能力必背点:
一、保教知识与能力必背点之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做为保教知识与能力的必备点,它是指儿童与其他孩子的关系,是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具有平等、互惠的特点。
一、同伴交往的类型
测试儿童同伴交往最为典型的方法是庞丽娟的“同伴提名法”。通过同伴提名的情况判断某个幼儿在同伴间的被接纳程度,同伴交往中的社会地位类型。
二、同伴交往的影响因素
1.早期亲自交往的经验
亲子关系对今后的同伴关系有预告和定型的作用。幼儿在与父母的交往过程中不但实际练习着社交方式,而且发现自己的行为可以引起父母的反应,由此可以获得一种最初的“自我肯定”的概念。
2.幼儿自身的特征
幼儿的性别、长相、年龄等生理因素和姓名影响着幼儿被同伴选择和接纳的程度。
幼儿的气质、情感、能力、性格等个性、情感特征影响着他们对同伴的态度和交往行为中的行为特征。对同伴影响最大的是其在交往中的积极主动性、交往行为及交往技能。
3.活动材料和活动性质
活动材料,特别是玩具,是幼儿同伴交往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婴儿期到幼儿初期,幼儿之间的交往大多围绕玩具出发。
活动性质对同伴交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自由游戏的情境下,不同社交类型的幼儿表现出交往行为上的巨大差异。
三、帮助幼儿建立良好同伴关系的策略
1.教会儿童合作,增强儿童的自信心
(1)对于有攻击性行为而遭到同伴拒绝的儿童,教师需要教他们如何用及的方式解决冲突,小组讨论、木偶表演,角色扮演等活动和阅读等一些相关的儿童读物,都有利于减少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2)对于那些害羞和孤僻的儿童,可以引导他们与更小的儿童提前活动,从而增强其交往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
2.教会儿童游戏,提高儿童的参与度
(1)提供游戏的主题和一些需要的材料;
(2)用多种方式鼓励而儿童参与到游戏中去;
(3)主动参与儿童的游戏,并担任一个角色;
(4)针对目标,略作示范。
3.教会儿童接纳,融洽儿童的同伴关系
(1)要使他们了解受欢迎幼儿的性格特点及自身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学习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
(2)教师要引导其他幼儿发现这些幼儿的长处,及时鼓励和表扬,提高这些幼儿在同伴心目中的地位;
(3)要使得同伴之间互相接纳成为而儿童的一种日常的交往行为,关注对幼儿交往策略的指导。
4.教会儿童表达,培养儿童的积极情感
教师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应当注意引导幼儿,例如说话有礼貌,互帮互助等。对于这些行为,教师不但教给儿童,更重要的是教师自己要亲身示范,以示范榜样。
二、保教知识与能力必背点之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
1.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幼儿发育从幼稚到成熟不是间歇式、跳跃式的过程,而是个连续的过程。在这个连续的过程中,又分为若干阶段,这些阶段之间相互联系,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发育的基础,后一个阶段是前一个阶段发育的延续,如果前面阶段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后面阶段的发育。
2.生长发育的程序性
身体的各个部位的生长发育也有一定的程序。例如,在胎儿期的形态发育是头部领先,其次为躯干,最后为四肢。再如,婴儿期的动作发育也遵循"头尾发展的规律",即首先会抬头、转头,然后能翻身、直坐,最后才会站立、行走。从出生到成人的发育过程中,头只长了1倍,躯干增长了2倍,上肢增长了3倍,下肢增长了4倍。
3.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
发育速度曲线并不是随年龄呈直线上升,而是波浪式上升的。在整个生长发育时期,全身和大多数器官、系统有两次生长突增高峰,第一次是在新生儿时期,第二次是在青春发育的初期。
4.生长发育的相互关联性
生理的发育与心理的发育密切相关,即生理发育是心理发育的基础,心理的发展影响生理的功能。生理的缺陷会引起幼儿心理活动的不正常,如身材矮小或斜视、耳聋、口吃的幼儿常会产生自卑感。心理的状态也会影响生理的发育,如幼儿情绪不好时,消化液分泌会减少,使食欲减退,影响幼儿的消化和吸收。
5.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性
虽然幼儿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规律,但是由于每个幼儿的先天遗传素质与后天环境条件并不完全相同,因而无论是身体的形态还是机体的功能都存在个体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