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了解你与子女之间代沟产生的原因
青春期的孩子,渴望独立、渴望自由、渴望成熟,所以他们都会经历一个要与父母分离的阶段。
儿童时期,孩子有什么重要的事情,第一时间会想到跟爸妈分享。可进入青春期之后,孩子渐渐会发现其实和同龄人之间做沟通,他们更容易理解自己,毕竟大家经历和年龄都差不多,所以看待问题的出入相对不是很大。相反,自己青春期的某些想法,却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因为家长总是在以一个成人的身份来说教,却忽略了我还只是一个孩子。
是的,如果爸妈总是以说教的方式和孩子相处,时间长了孩子渐渐就会感觉父母很无趣,甚至有些不可理喻,因为他们总喜欢在自己身上指指点点,却不曾发自内心的去理解我的处境和行为。另外,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有一种既想让父母了解自己,又害怕被父母了解的矛盾心理,他们开始把秘密写在日记本上,朋友圈也开始设置为父母不可见。
这些,其实都是代沟产生的重要因素,家长一定要了解这些原因,对孩子的教育才会更加得心应手。
(2)做一个学会聆听,学会沟通的好爸妈
前天晚上,表姐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条动态,称自己11年来第一次对儿子大动干戈,并表示打儿子把自己的汗水都打出来了。
原来,儿子暑假作业没有完成,报名之后被老师责罚赶紧回家补上。结果表姐出门了一趟回到家发现儿子连笔也没有动一下,就躺在沙发上看电视,气不过的表姐就把今年十一岁的儿子痛打了一顿。结果双方坐下来再聊天的时候,儿子却告诉她:
“妈妈,你知道我这一年为什么会迷上电视吗?因为这一年多以来,你和爸爸都没有好好陪过我了。我想跟你们分享事情的时候,你们总在打电话、玩手机;我想跟你们说话的时候,你们总叫我一边呆着去;我想你们陪我出去玩的时候,你们总说很忙。”
表姐说,事后自己也很惭愧,想想儿子说的也的确是事实。在这个互联网及其发达的时代,很多家长说孩子离不开手机,可自己又何尝不是手机瘾泛滥呢?学会聆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为什么会让自己生气,这样我们才能对症下药。
二、教会孩子如何控制自己的坏情绪
小时候,孩子生气了无非就是哭一会儿,在家长身上赖一下皮。可进入青春期之后,孩子就开始变了,连生气都让人难以接受——他们生气了,开始咬牙切齿,甚至捏着拳头,好像要跟爸妈大打一架似的;他们生气了,开始怒摔东西,开始用剪刀剪坏衣物,开始拿着刀子自残……
为此,家长们被吓得不轻,甚至开始害怕孩子,害怕他们做出出格的事情。于是,有的家长开始毫无底线的满足孩子,尽量不去惹孩子生气;有的家长开始拿出家长的气势,跟孩子互怼,看看究竟谁是胜利者。这两种做法,都是特别不值得提倡的,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做呢?
(1) 给孩子做一个合理控制自己情绪的好示范
从众多的性格暴躁的孩子身上去着手,我们会发现其家长性格暴躁是影响孩子性格的关键因素。正是因为家长平日里无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面对一丁点小事儿就易暴易怒,在耳濡目染之中,孩子自然也就学到了这一点。
在坏情绪面前,我们要学会“把大情绪化小,小情绪化了”,要让我们自己合理的控制情绪,而不是被情绪给牵着鼻子走。
与人发生争执或冲突的时候,我们暂时离开平缓一下情绪,等自己足够冷静了之后,再跟对方进行沟通交流;遇到让自己难以下咽的情绪,总觉得用嘴巴说出来让人听了可能会不太舒适,我们可以换成写的方式,把自己的情绪和想法表达出来,这样就会委婉很多;难受了,不要逞强,找一片空地大吼几声,把坏情绪释放出来;伤心了,不要憋着,想哭就哭,哭完了自己心里也痛快了;难以平静的时候,跑跑步,运动运动,让自己的不良情绪得到有效释放……
(2)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多和同龄人一起玩耍
青春期的孩子,虽然知道父母做任何事情都是为自己好,但心中的某些小心思和小想法,根本无法对家长全盘托出。这个时候,我们应该理解孩子的有所保留,并且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因为志趣相同、年龄相仿的孩子在一起,他们更能够相互理解。
家长看问题虽然比较全面,但并不是从自己口中传达出来的想法和建议,都能得到孩子的认可,如果表述不当,有时候还会更加严重的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而这个时候,鼓励孩子多交朋友,或者深交几个知心朋友,这样孩子的想法和做法,都能够得到别人切实的理解,同时孩子之间也可以互相取经,互相倾诉,这样孩子不良的情绪也会得到有效的释放。
如果孩子性格比较内向,比较腼腆,不太愿意主动结交朋友,这个时候家长还可以创造一些机会,让孩子又更多的时间跟同龄人相处。比如,周末邀请孩子的同学或者邻居、亲戚、朋友家跟子女年龄相仿的孩子,来自家玩耍等等。
三、让孩子知道,别人有的,你不一定非要有
“再穷不能穷孩子”,成了无数家长的育儿秘诀。于是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哪怕自己的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可家长依然选择对自己拮据,对孩子大手笔。只要是孩子说要买的东西,再贵自己都要咬牙坚持;只要是孩子心仪的物品,哪怕是借钱也得满足孩子;只要是孩子想要的礼物,自己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博得孩子欢心……
受这种教育理念的影响,孩子渐渐的开始对金钱没有概念,对节约用钱更是闻所未闻。好像自己就是一个负责花钱的人,想要什么东西都可以跟父母开口。渐渐的,进入青春期之后,孩子发现原来天外有天,别的孩子过的生活比自己更加优越,于是攀比成风就成了常态。
那么,面对孩子攀比的问题,爸妈应该如何做最有效呢?
(1)给孩子树立正确的荣誉观,不要把金钱的消耗当做一种显摆
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同学们大多都只是穿价值二十元左右的鞋子。初三上期刚刚开学,班里来了一个插班的男生,他极其自豪,逢人就说:“我这双鞋子的价格,够买你们这个鞋子十双了!”
虽然他因此在班里很有存在感,但他却把大部分精力花在了攀比上面。每一次买了一件新衣服,他就开始来炫耀是什么牌子,价值多少钱;每吃了一次水果,他就开始告诉我们这是谁给他买的,还说都是我们没有吃过的……当精力都花在绞尽脑汁炫耀自己上面,学习成绩却持续着一塌糊涂。
如今,这样的孩子越来越多,他们开始互相攀比自己家里车子的牌子和价格,开始互相攀比自己去哪里吃了大餐,开始相互攀比今天又穿了什么名牌。
从一最开始,在孩子还没出现攀比苗条的时候,家长就应该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荣誉观——让孩子知道学习成绩优异可以是一种荣誉,帮助父母做家务可以是一种荣誉,尊敬老师孝敬老人可以是一种荣誉,拾金不昧性格善良可以是一种荣誉。
(2)教会孩子理性消费,且学着自食其力
很多孩子,看到别人买了新的东西,就开始嚷嚷着要家长给自己购买,根本不考虑这些东西适不适合自己。比如,在外面逛街的时候,经过一个街舞的培训中心,发现有些孩子穿着吊裆裤跳舞的样子很炫酷,于是也吵着家长要购买。可这样的裤子虽然有个性,但并不适合穿去学校,因为不方便自己运动。
让孩子怎么去知道自己有没有理性消费呢?我们可以教会孩子两个问题:第一、这个东西我很想买,可是它真的是我需要的吗?第二、它对我有什么作用或者帮助?让孩子买东西之前,习惯性问自己这两个问题,孩子很快就会冷静下来,同时孩子的虚荣和攀比心理也会得到有效遏制。
孩子们往往喜欢攀比自己和别人手机的档次,往往喜欢对比自己和别人着装的牌子,往往喜欢比较自己和别人饮食的价格……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开始反思——为什么我不学习其他同学一样,靠自己寒暑假、周末等兼职来赚钱添置物品,给父母减轻负担之余,还学着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呢?
鼓励孩子参与到劳动里面,这样既让孩子明白了挣钱的不易,也让孩子开始有了节约的意识,同时孩子的多动动脑能力等方面,也会得到一定的锻炼。
四、让孩子知道,你渴望的自由可能是盲目的
很多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总感觉自己个头猛长,再加上身体各个方面的逐渐发育成熟,便形成了一种“我是成人”的错觉。
家长苦口婆心的劝孩子不要早恋,孩子却认为我都这么大了,谈个恋爱怎么了?家长告诉孩子不要与人发生冲突,尽量有话好好说,孩子却认为我都长大了,难道这点自由都没有吗?家长好说歹说的跟孩子讲,与人相处脾气不要总是那么冲,可孩子却认为我都长大了,脾气冲不冲是我的自由!
青春期的孩子,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在竭尽全力的拜托父母的管教。他们不希望自己总是那个父母眼中的小孩儿,他们渴望人格上的独立,渴望得到父母的接纳和尊重,而与此同时他们也开始不断的在做反抗。那么,面对这样的孩子,爸妈应该如何引导呢?
(1)尊重孩子独立的人格,与孩子建立好良好的关系
由于害怕孩子误入歧途,所以家长们总是习惯性为子女操碎了心。尽管孩子都是十多岁的小伙子、小姑娘了,可父母还是习惯性的要把孩子“栓在裤腰带上”,只要孩子一会儿不在自己的控制范围内,自己就浑身不痛快。请记住,孩子不是你的附属品,也不是你的私有财产,他是一个人,有自己的思想,有独立的人格。我们应该把他当一个人来看待,而不是非要逼着他走父母幻想的路。
家长对孩子过分管控,孩子的依赖思想机会越发严重,而很多孩子则表现为没有主见、任何事情都要问父母好不好或者行不行。这看似是对父母的一种尊重,其实背地里是孩子毫无主见的一个典型案例。
父母与子女之间,经历不同,出生的年代不同,所以很多想法也会存在差异。这个时候,孩子固执己见,毕竟他是孩子,可如果家长还我行我素,那必定就是家庭教育的悲哀。我们既要让孩子体谅我们的艰辛和爱护,我们也应该体量孩子的心情和想法。只有相互沟通,相互理解,与孩子建立好良好的关系,后续你对孩子的教育,孩子才愿意聆听和采纳。
(2)培养孩子的自主性,让孩子分辨自己渴望的独立和自由是不是盲目的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控制欲极强,几乎是事必躬亲。他们渴望时时刻刻监视自己的孩子,他们渴望知道孩子所有的事情,他们对孩子任何的一个表现都要去进行大篇说教,好像孩子离了自己就无法生活。
爸妈要学会适当的放手,因为你越是管得宽,孩子会的东西就越是少。比如,你总是把家务大包大揽,很有可能孩子大学毕业了连怎么洗碗、怎么洗衣服都不会。我们要培养孩子的自主性,让孩子独立起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的事情帮着做。
爸妈过分的管束,会让孩子感觉到失去了自由的呼吸。但是,我们不能为了给孩子自由,就完全放手孩子,让其自生自灭。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爸妈也希望你可以早日独立,但是你这个年龄,只需要在精神上做到独立的准备就行了,因为你在环境和物质上,是无法独立的。所以,可以尽可能的让自己在精神上独立,但不要太过于去追求所谓的自由,在父母身边健康地成长,这就是最好的自由。
五、让孩子明白,父母爱把你和别人比较,并不是想贬低你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虽是一句俗语,但也精炼的表达了中国父母对孩子的一种厚望。生活中,家长看到别人家孩子的优点,总是忍不住要夸赞,虽然有时候自己只是纯粹的想表述一下对别人孩子的欣赏,可自己的孩子听着却总感觉带刺。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对家长这样的表达更是敏感至极。
作为父母,我理解各位的心理,无非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向别人的孩子学习学习,从而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孩子对此有所误解,父母应该怎么办呢?
(1)发现孩子的优点,同时降低自己对孩子的期望值
普遍的中国家长,思想比较保守,尤其是在夸孩子这件事情上,他们总认为夸别人的孩子很简单,但要是夸自己的孩子就会显得很难为情。一方面他们害怕自己的孩子因此得势,变得骄傲自满;一方面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学到别人的优点之后,变得更加优秀。
关于孩子的优点,父母要学会善于去表达。孩子勤劳,我们就阐述事实,认可孩子勤劳的优点;孩子贴心,我们就举例佐证,让孩子知道父母的欣慰;孩子努力,就把孩子跟自己以往的行为做对比,让孩子看到进步的同时,也知道父母原来是了解我的,爱我的。
发现孩子优点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家长也应该适当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孩子的能力目前能够考多少分,我们在制定目标的时候,稍微高出一点点就行了。让孩子有一种敢挑战,并认为自己一定能战胜的自信,这样更能激起孩子的兴趣和斗志。
(2)愿意和孩子交朋友,学着聆听孩子更多内心的声音
青春期的孩子,极其希望被父母理解。当他们发现父母屡屡把自己跟别人对比时,内心就会嫉妒崩溃。如果我们嘴巴上强辩,我并不是想打击你,也不是想贬低你,而是想你学习别人的优点,这样你就会变得更加优秀了。可孩子听不进去,对父母的解释无动于衷是,甚至一味的觉得父母就是打心底里看不起自己,瞧不上自己。
此时,为了印证自己的初心,父母需要适当的放低身姿,跟孩子做朋友。不要觉得父母就一定要高高在上,这样孩子才会有所畏惧;不要觉得父母就一定要高人一等,这样孩子才愿意被自己驯服;不要觉得父母就绝对的权威,孩子只有执行的权力没有反抗的权力。
矮一点,低一点,蹲下来和孩子好好聊聊天。让孩子说说自己对父母哪些方面的不满,听听孩子对父母有哪些期盼。让孩子有一个表达自己真实想法的机会,如果孩子误解了,父母尽量去解释和抚慰;如果父母的确做错了,我们给孩子承认错误,并给予改正。只有愿意和孩子做朋友,我们才能听到孩子内心真实的声音,我们才会更加全面的去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才能找到更为合适的方式给予孩子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