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以下简称TPP)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分别作为美国“重返亚洲”战略和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经济支点,在中美两国的战略博弈中具有重要作用。
TPP在诞生之初曾经备受关注,国内学者从不同维度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根据研究内容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
一是关于美国推进TPP的动因研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学者包括陆建人、赵金龙、饶芸燕等人,基本结论是美国推动TPP对内的目的在于重振经济,对外的目的在于主导区域整合,重塑国际领导力。
二是关于TPP对中国宏观经济影响的研究。刘欣从经济总量、贸易总量及贸易结构等多角度对TPP国家经济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TPP将对中国产生巨大的贸易歧视与贸易转移效应。部分学者运用量化方法研究了TPP对中国的影响,但结论并不一致,其中万璐运用GTAP模型估测了TPP对中国的影响,认为美国和日本加入TPP将对中国宏观经济变量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而沈铭辉基于CGE模型的研究则认为TPP对中国的负面影响有限;周睿基于GTAP模型的研究则认为加入TPP会导致中国总产出下降,贸易条件恶化。
三是关于TPP对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研究。刘重力和杨宏、全毅均认为TPP已经影响了亚太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国必须据此调整自身的战略并做好加入TPP的准备,而王金强则认为TPP与RCEP作为两种不同的区域合作机制,体现了美国、中国和东盟三方在亚太地区合作主导权问题上的争夺。
四是关于TPP的条款、进展及发展前景的研究。宋颖慧分析了TPP的内在动力与现实困境,认为相关国家可能在2015年左右达成初步协议,吴涧生等通过归纳推进TPP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认为TPP各国间共识大于分歧,最终签署协议的可能性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