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为什么跳水没有水花

为什么跳水没有水花

更新时间:2023-06-23 22:08:04

为什么跳水没有水花

一般情况下,运动员的入水速度越快,溅起的水花也会越高。

溅起水花的大小和运动员身体的体积大小、运动员入水时身体与水面的接触面积成正比。

1.平掌入水VS“双手合十”垂直入水。

跳水运动员入水的过程属于固体与液体碰撞问题,如何减少水花涉及流体力学的知识。

当楔形物体入水时,由于不可压缩,接触的水体会向阻力最小的方向运动,即楔形物体与水接触的斜面方向,受到撞击的水体会跃出水面,出现水花。而方形物体与水面碰撞时,受到撞击的水体主要进行横向运动,在四周水的压力之下无法跃出水面。

因此平掌入水溅起的水花要远小于“双手合十”垂直入水时的水花。

入水时,运动员会一只手手掌放平,另外一只手抓住手背。这样能保持身体稳定的同时减少身体与水面接触的面积。

“双手合十”虽然会减少手掌与水面的接触,但是会使得手臂弯曲,增大整个身体的入水面积,使身体躯干不稳,后续动作动作不稳定。

2.入水时,手臂需要夹紧头部并且靠近耳朵。

手臂必须要在正中间,靠后和靠前入水,躯干的稳定性降低,在入水时水压会让身体变成拱形。

在入水的过程中躯干要绷紧绷直,身上每一块肌肉都要发力,如果没有绷紧,入水时所受到的冲击会推动身体部位发生偏离,产生较大的水花。

“零水花”是怎么回事?

入水时会泛起一圈水珠,水花溅起得很少,并且很快消散。这样的入水看上去十分轻盈,在水面上来看就如同没有水花一般,这样溅起的水花也称为“零水花”。

跳水运动员吴敏霞说过:“水花压得好,说明运动员入水的时候非常迅速,而且角度很垂直,以至于在身体和水面交界的地方没有水花飞溅出来。”

其实跳水“零水花”的标准并不是真正一点水花都没有,这样的情况特别少。一般都会在运动员落水的周围泛起一圈较小的水波,很快消散。

我们能看到的“零水花”,也就是镜头捕捉到的落水瞬间,消失很快,所以运动员入水时大家一定要凝神观看,否则就什么都看不到了。

与跳水运动员不同的是,游泳运动员在跳水时,双手绷直以楔形姿势扎入水中,能更加锋利地破开水面,受到的阻力也会更小。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