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国庆10点钟的故事

国庆10点钟的故事

更新时间:2023-09-17 02:05:07

国庆10点钟的故事

1956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国庆十点钟》讲述的是潜伏特务阴谋在1953年国庆节制造爆炸事件,最终被我公安人员一举破获的故事。



该片根据陆石、文达的反特短篇小说《双铃马蹄表》改编,原著于1955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深受青少年读者的欢迎。



解放初期,市面上流行的除了苏联的反间谍小说外,大多是《霍桑探案集》一类的西方侦探推理小说,为了“和资产阶级争夺读者”,时任公安部长罗瑞卿提议国内出版社多出一些反映我公安人员侦察、破案的青少年读物,同时也鼓励公安部负责宣传工作的干警投入此类题材小说的创作。曾担任公安部一局侦察队长的李文达响应号召,先是根据自己的破案经历写出了《一本笔记本》,接着又和公安部宣传室主任陆石一道创作了《双铃马蹄表》。


“炮击天安门”草图

《双铃马蹄表》源自一桩震惊世界的真实国际间谍案。1950年9月,正当全国准备庆祝国庆一周年时,中国警方截获了一封寄往日本的信件,信件中有一张炮击天安门的草图。公安部调查发现,以李安东和山口隆一为首的外国间谍组织密谋已久,试图利用“十一”国庆集会炮击天安门,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


被逮捕的间谍组织成员

调自北京、天津、河北等地的侦察员立即展开对嫌疑人的抓捕,9月26日,案犯全部落网,同时搜出82迫击炮一门、手枪两把、手榴弹8枚、炮弹和各种子弹650多发。1951年8月17日,该案主犯李安东、山口隆一被依法判处死刑,立即押往天桥刑场执行枪决;同案犯魏智·亨利、甘纳斯等被分别判处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



但是,这起案件的案情在当时并未向社会公开。即使作为知情人,两位作者也必须遵守组织纪律,不能在文学作品涉及,而且在创作《双铃马蹄表》时,他们还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不要对作案过程和作案手段描写得太真实具体,以免产生负面影响;第二是要适合青少年阅读,破案过程要有青少年参与。这样一来,《双铃马蹄表》就完全脱离开了真实案件,甚至变成了“五一十点钟”,它讲述的是敌特企图利用五一劳动节某市人民广场举行庆祝活动期间制造恐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先窃取了家住在人民广场附近的小淘气的双铃马蹄表,在里面偷偷装上定时炸弹,然后再把表还回去,准备炸弹在五一劳动节上午十点爆炸。



不过,在将这篇小说搬上银幕时,导演兼编剧的吴天还是征得了公安部门的同意,在保留原著基本情节的基础上,将关键的时间节点改回了国庆节,并且从银幕表现的角度出发,将关键道具双铃马蹄表改成了双铃闹钟。





《国庆十点钟》结合了长影和北影两大电影厂的优秀演员,男一号侦察员顾群和男二号司机平小海分别由两厂的台柱印质明和赵联饰演。





两名特务何占彪、白松亭的扮演者是当时的反派大腕浦克和李颉。



虽然原著和剧本里的故事发生地均为西北某省会城市,但实际拍摄时,外景地则选在了北京。摄制组将颐和园东宫门外的广场稍加改造,作为片中的人民广场。



值得一提的是,在片中饰演小淘气的陆贞冀今年已经77岁了,在《国庆十点钟》之后,他还与宁和、陈克然等一道主演了经典红色儿童片《红孩子》,得到过毛主席的接见。长大后他考入清华大学,毕业后并未继续当演员,而是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直至退休。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