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这是日本长屋王给大唐赠送袈裟时绣在上面的。
岂曰无衣 是出自诗经 秦风·无衣。
中国文化的积淀深厚,语言从来不匮乏、枯燥。像这样的还有很多比如:
1.举首白云天共远,四方上下与同愁。
这句话出自宋·袁说友的《过故郡渡》,全诗是“山路一千三百里,中间四渡今江流。天涯作客壮年事,老马长途几日休。谁知江深念归客,日向峨岷无尽头。举首白云天共远,四方上下与同愁。”
意思就是我们同在一片蓝天白云下,无论你去哪里我都将会挂念着你,一个“同愁”便可以将自己对对方的牵挂和担忧表现得淋漓尽致,感同身受的体验最容易共情,路途漫漫还望珍摄。
2. “流水本同源,丛兰亦同根”
这句话出自元代邓雅的《柬同宗邓仲伟》,流水发流同源,丛兰深底同根,语言维系和文化认同让我们内在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上下对应展示了凝聚的力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是大非面前总是同祖同根的的帮助来得更真实。
3. “三春时分,南园草木一时新”
这是元·白朴元《白朴元曲集》中的句子,正当值三春时节,一切都是欣欣向荣的景象,草木焕然一新,那么把疫情现状看作三春当下将向好发展的希望和祝愿又有什么不可呢?
此外,宋·释师范《偈颂》中的“同身共命,同气连枝”;宋·陈刚中《绝句》中的“若知四海皆兄弟,何处相逢非故人”;《吕氏春秋》中“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等等都可以用来表达与“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相似的意思。
中华文化的深蕴内涵应当是我们自觉地传承,而非一时兴起的跟风,增加文化认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诗词这个历经千年发展磨砺的表现形式当然属于必不可少的一项,它往往将更加复杂的话语凝聚在了了几词之中,这种高度凝练而又生动传神的表现形式是其他语言无法比拟的,静心研读会发现这里面蕴含的深刻内蕴。